Note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 Views 59

核心观点

2023年以来,在各类“宽信用”政策组合下,实体部门融资需求有所回暖,但整体恢复节奏和恢复效果仍存不确定性。

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政策还将持续发力加码宽信用,内生融资需求将缓慢回暖,预计社融同比增速将呈现倒“N”形的走势,全年同比增速可能落在9.4%附近。

2023年信用修复态势回顾

在各类“宽信用”政策组合下,实体部门信贷需求有所回暖,但是从绝对水平来看仍处于相对低位,恢复节奏和恢复效果仍存不确定性。2023年以来,央行通过下调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下调首套存量按揭贷款利率等一系列政策,引导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培育和激发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保持人民币贷款适度增长;叠加政府债在下半年发行放量,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也开始筑底回升。

然而目前社融增速依然位于历史低位,反映出融资需求修复节奏和修复效果仍存不确定性。2024年如何稳定信贷投放,刺激社融增长,推进“宽信用”进程依然是重要的课题。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信贷结构方面,整体展现出“对公强,零售弱”的态势,制造业、基建、绿色等重点领域投放强度较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三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较5.7%的住户贷款余额增速高出7个百分点有余,维持了今年以来明显的“对公强,零售弱”的特点。其中,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普惠金融各领域贷款增长较快;绿色贷款增速虽略有下滑,但从绝对水平来看依然维持高位。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2023年信贷与社融的走势呈现出较强的政策驱动特征,每月信贷的同比增量波幅加大,社融的增长也很大程度依赖政府债发行拉动。2023年信贷增长的波动明显加大,表现为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会接连出现同比大幅多增或少增,我们认为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刺激和考核要求之下,部分银行会提前动用储备项目,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放大了信贷增长的波动,其指向的深层问题还是信贷需求的不足。

同样的,8月以来社融同比增速的回升主要依靠政府债融资驱动,我们将政府债单独从社融中剥离后,会发现此时的社融增速依然处于下行通道,也说明实体融资意愿有待提振。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政策持续发力加码宽信用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在支持宽信用修复的诉求下,需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共同发力,降准降息和结构性政策皆可期待。

货币当局通过一系列举措营造了宽松的货币环境,向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同时,还需要减少对信用供给方(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约束,如资本金约束或准备金约束,以此增加商业银行向实体部门提供融资的意愿和能力。

此外,还需要实体经济一方有资金需求,而这通常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如市场主体主动进行生产和投资的动力和意愿)以及资金面(如融资成本和融资可得性)等。只有供给端和需求端互相配合,才能打通传导链条,实现政策效果,推动实体经济部门的信用扩张,最终实现稳增长与稳经济等目标。

目前来看,相较于供给端,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是宽信用落地过程中更为关键的一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一便是,促进实际利率下降以降低实体经济的实际融资成本。

我们在2023年11月10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20231110—CPI与降息的关系》报告中已经指出,在CPI同比年内二度转负的环境下,当前10Y国债利率对应的实际利率回升至2.89%,而1Y MLF利率对应的实际利率抬升至2.7%,均接近2020年以来的高位,因此经济修复阶段政策利率可能仍然存在调降空间。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除了总量方面的直接刺激,预计结构性政策在2024年也大有可为,政策工具将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保持货币供应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同时,为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结构性工具也有望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内容丰富,覆盖了普惠小微、碳减排、房地产等多个领域,预计后续有可能继续提高各项存续工具的额度。

此外,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预计后续结构性政策也会向上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注入活水,促进经济均衡稳健发展。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财政继续承担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任务,表现将更加积极,因此更需要新增政府债为财政支出提供“弹药”,特殊再融资债也可能继续成为地方化债的重要抓手。

从今年10月人大常委会通过增发国债和提升赤字的决议,便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应对内外部复杂局势的政策决心,我们预计 2024 年中央财政将延续积极发力特征,赤字规模和地方专项债也将配合支出发力,为各项计划加码扩围、提质增效。此外,我们预计地方化债工作还将继续推进,特殊再融资债依然是重要抓手,全年发行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经济稳步修复,内生融资需求缓慢回暖

相较于政策的“强刺激”,我们预计经济内生修复对于信贷和社融的拉动会更显温和。10月PMI生产指数环比下降1.8pcts至50.9%,连续5月位于扩张区间,但修复斜率有所放缓;新订单指数环比下降1.0pct至49.5%,未能延续过去两个月的扩张趋势,反映需求仍未得到实质性恢复。

从贷款需求指数来看,今年二季度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意愿均有所下滑,即便下半年有所回升,预计也难以回到一季度的水平。综合经济修复速率来看,我们认为明年宽信用进程的上半程还将主要依靠政策刺激,随着基本面和企业居民信心持续改善,内生融资需求或将接棒下半场。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2024年信贷及社融展望

考虑到政策刺激和经济修复延续,预计2024年信贷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单月波动较2023年将会有所减缓。如前文所述,预计未来政策还将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提振实体融资需求,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继续加大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考核力度,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综合来看,2024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有望超过23.5万亿元,且发行节奏上也会更多集中在上半年,一季度信贷或将迎来“开门红”。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2023年年末国债增发、特殊再融资债集中供给,预计2024年赤字规模仍将维持较高水平,财政节奏相对前置。综合考虑2024年发展目标和政策力度,我们预计2024年赤字规模很可能与2023年保持相同或相近水平,预计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可能约10万亿元:

地方专项债规模可能在4万亿元附近,赤字率可能在3.5%以上,特殊再融资债也将继续发行,为地方化债提供资金支持。考虑到目前经济仍处于修复阶段,财政节奏预计相对前置,上半年发力更为明显。

2024年信用债到期压力主要集中在3-4月和8月,城投融资监管或将继续收紧,地产债融资也面临一定的压力,虽然金融债融资可能有所放量,但企业债券整体融资情况可能延续较弱表现。

我们预计2024年信用债仍将保持供需紧平衡的状态,整体融资水平可能介于和2022年和2023年之间,或略有缩量。从截至11月8日统计数据来看,明年信用债到期压力(为了数据可比性,此处统计数据剔除了短融)相对减轻,主要集中在3-4月和8月。

结构上,金融债可能会有所放量,尤其是在资本补充压力下,次级债品种发行或将增加;受制于行业修复进程较缓,地产债融资可能依然面临压力;此外,考虑到地方化债目标,城投监管仍将收紧,城投债净融资下滑的趋势或将在2024年延续。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综合上述对于信贷投放和债券供给的分析,我们认为2024年社融同比增速将呈现倒“N”形的走势,高点可能出现在年中,同比增速或将逼近甚至超过9.7%,全年同比增速可能在9.4%附近。

我们运用分项预测的思路,①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超过23.5万亿元;②考虑2022年以来非标压降明显放缓,2024年全年非标融资可能为正数;③预计政府债券项总额可能在10万亿左右,上半年发行较为集中;④预计企业债券对于社融的贡献依然较弱,整体融资规模或介于2022-2023年之间;⑤其他分项按照近三年平均增速来进行预测。综上我们预计2023年的社融增量约为37.5-38万亿,年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落在9.4%附近的可能性较大。

节奏上预计呈现倒“N”形,高点出现在二三季度交接之际,可能达到9.7%。需要注意的是,由于2023年新增社融规模变化幅度较大,在基数效应的影响下,2024年个别月份的读数可能出现突然走高或走低的情况。

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

本文作者:明明FICC研究团队,来源:明晰笔谈,原文标题:《如何看待2024年信贷与社融的增长?》,内容有删减

明明 执业证书编号:S1010517100001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