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 Views 69

摘要

大盘跌破整数关口。在内外部宏观趋势延续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细节变化,如,当长端美债升破5%后,全球股市开始出现普跌;再如,继宁组合新低后,随着贵州茅台大幅回调,茅指数也走在了新低的路上。

本轮机构重仓股杀跌是否到达了“尽头”?

首先,如果以机构重仓股指数作为样本,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调整均已到位。以万得金仓50作为机构重仓股的代表,截至本周五(2023-10-20),本轮金仓50指数从高点累计下跌47.2%。从回撤时长和回撤深度看,本轮机构重仓股的回调均已到达过去10年来的最高值。

其次,估值上,基于可比样本统计,本轮机构重仓股估值已经较高点回落近64%,距离2020年初外生冲击后的行情起点也已回落21%。

第三,关于机构重仓股下行的趋势,目前基本面、交易面、资金面三个维度尚未看到反转信号。

1、基本面:当前国内经济整体仍是“有拐点、无弹性”的状态,从历史经验看景气投资的回归可能不会那么快;

2、交易面: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指标较上一次(2016年末)低点仍然存在距离,参照上一轮下行时长,当前也未到反转时刻;

3、资金面:机构的增量资金近期也并未看到好转(详见Q4策略《走出谷底》,不赘述)。

再谈A股的核心矛盾与四季度可能的契机

年中以来,宏观预期历经多次折返,股市也一直处于反复磨底轮动。虽说过程复杂,但A股定价的核心矛盾其实一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宏观面——中美“剪刀差”在持续拉大,具体表现是中美利差持续压缩;微观面——存量市得不到改观,具体表现是机构重仓股一路走低。时至当下,无论是美债利率突破5%,还是茅指数新低,都是前期趋势的延续。

我们四季度策略《走出谷底》中提到,“美债利率下有底、国内利率上有顶”仍是年内的基准情形,参照近年来A股内外双驱动的定价机制(美债利率主导分母,国内利率反映分子),红利资产还是“压仓石”的最佳选择。

总之,无论是宏观面,还是微观面,我们都能感受到趋势的力量还在延续。但在趋势惯性延续的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其衰减的迹象。如,当长端美债升破5%对全球股市形成冲击;再如,贵州茅台再度破位下行,机构重仓股进一步出清。

此外,Q3后段开始,我们看到国内各项宏观指标陆续企稳,以及大类资产之间定价的背离,这是一轮周期拐点前后的正常现象;同时也指向股市对于中长期问题的担忧,存在过度悲观的可能。

A股可能的契机?因此,对于A股的趋势性的行情仍然需要多一些耐心,但结构上,赔率与胜率的夹角已经指向了顺周期的若干方向:

1、虽然总量需求弹性不足,但结合供给与需求,库存周期的中观线索指向上游和部分可选消费;

2、政策着力于化解债务风险、应对“灰犀牛”,从风险修复的逻辑上利好金融;

3、人民币汇率维持低位区间,叠加美国制造业补库周期开启,出口链的阿尔法机会值得挖掘。

行业配置建议:继续拿好红利压舱石,低位增配顺周期:1、库存周期的 供需线索指向:工业金属、化纤、消费电子;2、治理“灰犀牛”与一揽 子化债:银行、保险;3、挖掘出口链的阿尔法:纺织、元件、汽车零部 件;4、拿好红利“压舱石”:油气、运营商、家电。 

本周大盘指数跌破整数关口,美债利率继续冲高、国内数据喜忧参半——依然是“老问题”。在内外部宏观趋势延续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些细节变化,比如,当长端美债升破5%后,全球股市终于开始出现普跌,MSCI全球指数于本周创下二季度以来新低;再如,继宁组合新低后,随着贵州茅台大幅回调,茅指数也走在了新低的路上。

1、10年期美债利率升破5%,全球股市普跌

上期周报《A股的核心矛盾与可能的契机》的核心结论:关于美债利率:1、这一轮美债上行除基本面因素外,主要来自供需错配的加剧—紧货币与宽财政的矛盾,且这一矛盾在短期看不到解决的迹象;2、美债利率不会立刻掉头向下。

关于A股的核心矛盾:1、宏观面,中美“剪刀差”在持续拉大,具体表现是中美利差持续压缩;2、微观面,存量市得不到改观,具体表现是机构重仓股一路走低。展望后市,“美债利率下有底、国内利率上有顶”仍是年内的基准情形,红利资产还是“压仓石”的最佳选择;虽然对于A股的趋势性的行情仍然需要多一些耐心,但结构上,赔率与胜率的夹角已经指向了顺周期的若干方向。从行情走向看,市场基本是按照我们的预测在演绎。

10年期美债利率升破5%,全球股市承压普跌,沪指失守关键点位。国内方面,上周五人大委员长会议证伪特别国债发行、本周三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均导致市场倾向于“往明年看”,而对四季度政策预期有所降温;与此同时,美国9月零售数据超预期、10年期美债利率冲击5%,均是我们在《A股的核心矛盾与可能的契机》中提及的A股核心矛盾的趋势演绎。

本周A股指数明显回调,从结构上看,以稳定、金融为代表的红利板块占优,前期活跃的科技题材出现大幅调整。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2、本轮机构重仓股杀跌是否到了“尽头”?

上期报告《A股的核心矛盾与可能的契机》,我们重点讨论了A股面临的宏微观趋势:宏观面——中美“剪刀差”在持续拉大,具体表现是中美利差持续压缩;微观面——存量市得不到改观,具体表现是机构重仓股一路走低。时至当下,市场的定价仍未脱离上述核心矛盾,无论是美债利率突破前期中枢,还是宁组合与白酒近期的新低,都是趋势的延续。

本周,继宁组合之后,茅指数也走在了新低的路上。我们关心的是:当前机构重仓股调整到什么位置了?重仓股杀跌的趋势何时逆转?

首先,如果以机构重仓股指数作为样本,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调整均已到位。以金仓50作为机构重仓股的代表,本轮回调时长和幅度已经创下过去10年的最高水平。2014年以来金仓50回撤超20%的区间大致有4段,分别在2015.6-2015.8、2015.12-2016.1、2018.1-2018.12、2021.2-2023.10。

截至本周五(2023-10-20),本轮金仓50指数从高点累计下跌47.2%,不仅远超2018年的33.1%,也超过了2015年“股灾”时期的42.8%。并且,前三段回调期内,金仓50跌幅均接近或小于万得全A,但本轮机构重仓股回调幅度远超同期全A,且从回撤时长和回撤深度看,本轮机构重仓股的回调均已到达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其次,从估值上来看,剔除风格变动的因素,可比样本下,机构重仓股估值已经较高点回落近64%,距离疫情爆发后的行情起点也已经回落21%。如果单纯看金仓50/茅指数相较本轮机构重仓股行情启动之初(2020年3月23日)时的估值变动,可能会得到机构重仓股似乎并不便宜的结论(金仓50的PE估值较行情启动时估值回升近54%、茅指数估值仅回落5%)。

但这忽略了机构重仓股风格从金融地产→科技制造医药切换导致的估值中枢的上移。剔除掉重仓股风格变动的因素,选取行情启动之初以来典型的机构重仓股(在启动之初、行情高位、当前时点均为金仓50成分股,共25只),可以发现,可比样本下,机构重仓股估值已经较高点(2021年2月)回落近64%,距离疫情爆发后的行情起点(2020年3月)也已经回落21%。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第三,关于机构重仓股杀跌的“尽头”,目前基本面、交易面、资金面三个维度尚未看到反转信号。

1、基本面:机构重仓股表现与宏观景气度的关联度较高,尤其是盈利上行期内,机构重仓股更容易跑出收益,当前国内经济短期企稳,但整体仍处于“有拐点、无弹性”的状态,景气投资的回归可能不会那么快;

2、交易面:反映机构筹码、持仓拥挤度的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指标仍处在趋势下行阶段,尽管集中股绝对水平已经降到相对低位,但较上一次(2016年末)低点仍然存在距离,且上一轮拥挤度的下行时长有4年之久,参照这一标准似乎还未到反转时刻;

3、资金面:机构的增量资金近期也并未看到好转。(具体在Q4策略《走出谷底》中有详细讨论,这里不在赘述。)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抛开机构重仓股,结合股价和估值,当下双创、上证50等赔率更加凸显。截至10月20日,基于当前成分股计算的市盈率(TTM)水位看,创业板指、科创50都已调整至2010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深证成指也处于10%历史分位以下;而偏中小盘的中证1000风格当前估值历史分位仍处于历史中枢以上;其余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均处于偏低估(20%-40%)水平。股价看,科创50、上证50、深证成指已经调整至2020年3月23日底部以下。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3、A股的核心矛盾与当前可能的契机

下半年以来,宏观预期历经多次波动、折返,股市也一直处于反复磨底、轮动。虽说过程复杂,但A股定价的核心矛盾其实一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宏观面——美债利率下有底、国内利率上有顶,反映在定价上就是中美利差被持续压缩;微观面——存量市(甚至减量市)得不到改观,反映在定价上就是机构重仓股一路走低。

时至Q4,市场的定价仍未脱离上述核心矛盾,无论是美债利率突破前期的中枢,还是宁组合与茅指数近期的新低,都只是前期宏微观环境的延续。我们在四季度策略《走出谷底》中提到,“美债利率下有底、国内利率上有顶”仍是年内的基准情形,参照近年来A股内外双驱动的定价机制(美债利率主导分母端,国内利率反映分子端),红利资产还是“压仓石”的最佳选择。换句话说,内外部宏观环境不变,基准的配置方向自然也就维持不变。

较高点回落近64%!机构重仓股跌到头了吗?

总之,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内外宏观趋势的惯性,也就是中美“剪刀差”始终未见收窄,甚至在惯性的力量下还在走阔。需要为此继续悲观吗?我们认为倒也不必。实际上,自Q3后段开始,我们已经注意到大类资产价格的背离,包括:利率与沪深300、大宗商品与A股、内外金价等。

其背后的原因可以总结为:1、国内基本面预期出现了一些好转信号,2、但力度上还不够彻底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3、并且很大程度上被海外美债利率&美元的走强给抵消,甚至盖过了。(详见《关于近期三个重要背离的思考》)

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自2022年开始,中美“剪刀差”的拉大是两边“一强一弱”造成的;而2023Q3后段以来,国内的各项宏观指标已经陆续企稳,其中一些已经出现了明显好转,只不过美国经济韧性和美元流动性的紧缩仍在持续,导致中美“剪刀差”迟迟未见收敛。因此,资产定价的背离,一方面反映了内外宏观趋势的惯性依然存在,但也是一轮周期拐点前后的正常现象——反转始于背离。

如果要从历史中给当前行情找一个对标,距离最近的两次大约是2012年Q4和2016年年中,这两个时点最大的特征就是市场信心与基本面的背离,而且持续时间并不短。2012年Q3开始,国内经济数据(PMI和信贷)纷纷见底回升,但股市不仅不给予正向定价,反而持续探底,直至年底行情才得以启动;2016年年中,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库存周期见底回升,PPI与企业盈利明显好转,但A股走势一波三折,直至四季度才看到利率与指数共振回升。造成这种较长时间背离的原因,通常可以概括为中长期问题的担忧和前期悲观情绪的延续。

总结下来,无论是宏观面,还是微观面,我们都能感受到趋势的力量还在延续。宏观面——中美“剪刀差”在持续拉大,具体表现是中美利差持续压缩;微观面——存量市得不到改观,具体表现是机构重仓股一路走低。但在趋势惯性延续的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其衰减的迹象。比如,当长端美债升破5%后,全球股市开始出现普跌;再如,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重仓股近期大幅调整,重仓股指数下行空间进一步压缩。

此外,三季度后段开始,大类资产内部以及股指与经济数据之间的背离,都指向市场对于中长期问题的担忧有过度悲观的可能。

A股可能的契机?在上述宏微观趋势的惯性下,现阶段市场的症结点可以概括为:需求见底与弹性不足的矛盾、政策预期与市场信心的矛盾、内资边际改善与外资持续流出的矛盾,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还得靠时间。因此,对于趋势性的行情仍然需要多一些耐心。

但结构上,赔率与胜率的夹角已经指向了顺周期的若干方向:1、虽然总量需求弹性不足,但结合供给与需求,库存周期的中观线索指向上游(工业金属、石油化纤)和部分消费(消费电子、轻工);2、政策着力于化解债务风险、应对“灰犀牛”,从风险修复的逻辑上利好金融(银行、保险);3、人民币汇率维持低位区间,叠加美国制造业补库周期开启,可关注出口链的阿尔法(纺织制造、元件、汽车零部件)。

行业配置建议:继续拿好红利压舱石,低位增配顺周期:(一)结合需求与供给,库存周期的中观线索指向:工业金属、化纤、消费电子;(二)治理“灰犀牛”与一揽子化债:银行、保险;(三)挖掘出口链的阿尔法:纺织、元件、汽车零部件;(四)拿好红利“压舱石”:油气、运营商、家电。

本文作者:张峻晓、李浩齐,来源:国盛证券,原文:《重仓股下行是否到了“尽头”?》

张峻晓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110001

李浩齐 执业证书编号:S0680121110014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