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被抛弃十年的煤炭行业 为何突然爆发?

· Views 401

被抛弃十年的煤炭行业 为何突然爆发?

煤炭板块持续炙热难挡,兖州煤业、陕西煤业、中国神华等多只煤炭股领涨两市。事实上,今年以来,部分头部煤炭个股上涨超过 50%,甚至接近翻倍。

煤炭板块的大热也让煤炭行业分析师 " 火出圈 ",近期在主题为《大师兄带你去 " 挖煤 "》的直播中,信达证券能源、煤炭行业首席左前明与招商中证煤炭等权指数基金经理侯昊的对话吸引了超过 20 万人围观。

左前明并不是 " 网红 " 分析师,而是实实在在下过数百个矿井、从实业转做卖方研究的实力派博士,下矿井是他的研究风格之一。他认为,你只有下了矿,穿上矿服,穿上胶靴,带上矿灯矿帽、带上手套、毛巾、瓦斯仪和自救器,在工作面上和工人聊,才能聊到真实的煤矿情况。

煤炭板块行情的持续度如何?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紧张格局何时缓解?在 " 碳达峰和碳中和 " 的背景下,如何看待煤炭行业中长期的投资价值?本周券商中国 · 投资小红书专访了左前明博士。他独特的煤炭研究框架对于解释当前煤炭供应紧张和展望未来 40 年 " 碳中和 " 时期煤炭行业的投资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供需错配带来能源价格上涨

券商中国记者:在人们的印象中,能源过去十年都是过剩的,甚至在一年半前,原油期货曾跌至负数。但如今全球却出现了大范围的缺煤缺电缺气现象,这是怎么造成的?

左前明:无论这轮国际的缺气缺煤缺电,还是国内的紧缺,都是过去十年尤其是最近三到五年积累下来的结果,而非当前因素可以解释。

实际上,能源的产能周期性因素最为重要,有没有这一轮新冠疫情都会出现当前局面,只不过疫情使能源价格在下行期的最后阶段加速探底,而疫情的恢复加剧了供需趋紧的形势。这就是人们在过去一年半时间中所看到的,原油期货曾跌至负数,随后全球迎来气价、煤价和电价的大幅上升,最近的油价也处在了上行通道。

对于整个煤炭油气火电在内的传统能源行业,过去三五到十年都是极其难熬的。国内煤炭从产能严重过剩到去产能,火电企业由于为新能源让路而出现装机推迟延后以及利用小时数下降,欧洲则停关闭煤矿和火电厂。从供给端来看,整个上游的能源资源,过去三五年的投资明显不足,产能建设明显滞后。

但是从消费端来看,能源消费却在持续稳定增长。以大家预期最悲观的煤炭为例," 十三五 " 期间消费量保持了连续几年的正增长,即便在去年疫情严重冲击经济的背景下,煤炭消费量依然增长,今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披露的煤炭消费量增速是在 10% 以上,前三季度也保持了很高的煤炭需求增长。但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原煤产量增长只有 3.7%,我国原煤产量 2019 年以来的两年平均增长只有 1.8%。

本质上就是需求弹性依然稳健甚至超预期提升,但供给弹性明显不足。煤炭的这种供需错配,在天然气和电力行业一样存在,供需错配带动了煤炭、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进而传导到发电端的成本,由于电力价格相对比较平稳,电力企业发电积极性不高,加剧了电力紧缺。

全球来看,新冠疫情加大了能源价格的波动,具有偶然性;但过去三到五年的供给端投入不足导致了大范围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具有必然性。我们看到偶然性之时,更要重视必然性。

储量没有周期,但产能有周期

券商中国记者:有人说,只要价格上涨,供给就不是问题,因为资源的储藏量很丰富,全球范围的能源紧张问题在涨价刺激下会很快缓解。您怎么看这轮能源供需紧张的持续性?

左前明:能源资源的储量没有问题,国内可保证供应四五十年,国际上储量也不是问题。当前的问题是出在产能上。储量没有周期,但是产能有周期。我们看到,即便在在这么好的油气价格之下,美国页岩气油气厂商活跃钻井的数量并没有太多恢复。

这个行业都被抛弃了十年了,又有多少人有信心,有能力扩大投资?产能建设需要几年周期,信心恢复也需要时间。我们预计这轮全球能源资源紧张的问题持续时间会大大超出预期,是一轮真正的产能周期。

能源行业实际上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行业见顶,后来随着全球经济刺激政策出台,能源价格有所反弹,但 2011 年之后,能源价格就开始暴跌,能源供需的宽松格局持续了至少 5 到 8 年。在相当长的过剩周期里,经济仍保持一定增长,但能源价格持续大幅下跌,行业的产能逐步出清,投资的积极性严重不足,包括油气电力的资本开支都不足,造成如今全球范围内供给弹性很弱。等到市场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信心恢复却需要时间。树立信心是一个过程。

更重要的是产能建设,尤其是上游能源资源产能建设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在产能过剩周期,行业下行持续时间很长,通常 5~8 年;同样的,产能紧缺周期持续时间依然会很长,这就是产能周期的客观规律。产能周期的恢复至少三五年,因为电力装备需要一年多能完成,但传统油气田开发需要两三年,页岩油气至少也需要一到两年,新建煤矿的时间则更长,国内井工煤矿没有四五年建不出来。而且海外 ESG 投资盛行,海外资本对传统化石能源持抛弃态度,没有资本助力,产业信心距离真正恢复仍需时间。

券商中国记者: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几轮石油危机相比,本轮能源紧张有哪些特点?

左前明:本轮能源紧张表现在量和价两个方面,量既不够又涨价,涨了价还不够量。量和价的因素共同表征的时候,决定了本轮能源紧张的持续性。如果单纯价格大幅上涨,就不具备持续性,比如能源价格短期的上涨,可能是经济刺激,也可能是严寒所致,还可能是冲击性事件。短期冲击过去后,价格自然就回来了,只要供给不缺,价格早晚会回来。

相比历次能源危机,本次有三个特点:一是并不存在军事冲突、人为断供等因素,纯粹是市场供求所致;二是以天然气、煤炭和电力为代表,而非石油;三是以能源转型最为激进的欧洲最为严重。

煤炭行业估值从深渊刚开始往上爬

券商中国记者:煤炭板块今年普遍上涨了 50% 左右,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给煤炭企业估值?

左前明:煤炭板块是涨了一些,但过剩和稀缺是完全不同的估值定价体系,稀缺自然值钱,整个煤炭资源估值需要系统性、转折性、历史性的修复,而我们认为这种系统性的转折性的估值修复还远没有到来。

现金流折现法是我们坚持的最朴素、最基本很也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估值方式,这是我们去寻找二级市场估值的锚。我们常也给中国信达做一些一级项目的研究支持,结合一级市场这么多年估值锚起伏的变化,相比而言二级市场的估值目前为止依然严重低估。

现金流折现法考虑三个要素——现金流、折现率和年限。从现金流的角度看,煤炭行业与我们重点推荐公司的现金流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大幅改善,这是价值重新估量的最本质因素。

从折现率角度看,无风险收益率随着经济中枢的下行实际趋于下行。同时,对风险溢价而言,要看产业的稳定性和风险性,煤炭行业经过了近十年的下行,又经过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年出清,过剩产能大量退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供给的集中度大幅提升,行业的稳定性确定性大幅提升,风险大幅降低了,所以应该享有更低的风险溢价。

从年限看,在煤炭行业一级市场投资的时候,折现都要考虑 30 年,头 10 年的现金流最为重要。我本人研究 " 碳达峰、碳中和 " 时间比较早,在行业协会时参加过巴黎协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心组织的研讨,碳中和不是零排放,而是净零排放。根据我们估算,到碳中和的 2060 年,我国至少仍有 8-15 亿吨的煤炭消费,主要用于加装碳捕捉设施后的电力,依然可以达到净零排放。而我们现在重点推荐的公司,十家加起来产量 10 亿吨不到,如果储量足够,这意味着 40 年都能折现,年限也不是问题,但市场可能比较悲观,这也是机会所在。

能源转型本质是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毫无疑问的,我国严控煤炭消费增长的信号是非常明确的,但煤炭消费总量在 " 十四五 " 期间依旧处于增长期,预计到 " 十五五 ",煤炭消费增长将逐步减少。大家不用过度解读,因为我国经济仍处在中高速增长阶段,能源电力消费强劲," 十五五 " 碳排放达到峰值,也符合 2030 前达峰的 " 双碳 " 目标。

煤炭在我国能源的主体地位在相当长时期不会改变。我们坚定看好经历了 5 到 10 年行业下行之后,煤炭迎来转折性、历史性拐点,也坚定相信煤炭消费弹性的恢复以及它的持续性,将越来越超出大家预期。

煤炭行业的价值就摆在那里," 高利润、高现金流、高分红、高壁垒 ",再加上行业景气周期可持续和整体低估值,才有了历史性的投资机会。煤炭行业的估值像从深渊里往上爬,刚爬了一点点,而某些行业可能从树干上、树梢上往上爬。它是怎么掉入深渊的,正是十年的产业过剩,全球超级成长股大发展的十年,导致了资本对煤炭行业的忽视、轻视和贬低,从而使得产能增长匮乏,失去弹性,正所谓 "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否极泰来,才会有了转折性、历史性的投资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您的煤炭行业的究框架是什么?

左前明:一是研究煤炭必须研究能源。煤炭占我们能源供给的 57% 左右,煤电发电量占整个电量的 60% 以上,所以须研究好能源、电力,才能研究好煤炭。尤其是在能源电力结构调整的过程,风电、光伏、水电、核电都要研究,煤炭和火电在未来能源体系内将起到支撑性、兜底性作用,所以能源系统必须清楚。

二是供和需研究也非常关键。供给研究不是就数据研究而研究的,要真正到企业去看,到矿区与煤矿去调查,研究实际的有效供给比研究表面产能重要得多,有效产能的研究是把握供给研究的关键。

需求研究不是只看总量,更要看结构。如果单纯研究 GDP 总量,很难在 2014 年和 2015 年 GDP 增速为 6~7% 以上的时候得出煤炭消费量负增长的结论;也很难在去年新冠疫情冲击严重的时候得出煤炭消费正增长结论。总量研究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结构,能源供给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电力系统等。

三是看政策影响。但我们不就政策而谈政策,政策的实际影响要去和企业沟通,和行业沟通,单纯看政策可能会得出很荒谬的结论。

从实业的眼光做研究

券商中国记者:什么因素促使了在您 2016 年转做卖方研究,当时煤炭卖方研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左前明:2016 年从行业协会来到卖方时候,煤炭行业已经下行了很多年了,不少主流券商都没有煤炭行业研究员,这些年也没太好转,至今一些主流卖方仍然没有单独的煤炭研究员,相当于也进行了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 " 去产能 "。

我的专业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学的是矿业主体,具有很多年学业积累。我后来在煤炭行业协会工作多年,从行业积累和行业背景来说,具备最基础的东西,从产业理解、行业认知和公司资源的角度具有一些比较优势。

入行之前,我也看到了煤炭行业的研究价值。比如早在 2016 年,当全社会、全市场都认为煤炭产能严重过剩,不得不 " 去产能 " 的时候,我就看到了煤炭实际有效产能已在下行期出清较彻底,实际情况是合法有效产能严重不足的局面。后来也有大型券商请我作为专家参加他们的年度策略会和路演,我就感觉时机比较成熟了。

券商中国记者:市场评价您的团队基本上是唯一做实地调研的煤炭行业研究团队,为什么一定要下矿井去做调研?

左前明:下矿是我的研究风格。我在行业协会期间,每年要下几十个矿,全国的主要矿区都去遍了,全国 20 多个产煤省区都去过。在大学、研究生和博士期间都下矿,这么多年,下了数百个矿,包括国内和国外的。

我在刚入行协会的时候,有一位煤炭工业部的老司长就给我说 " 小左,到煤矿,不下矿,就等于没来。" 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下了矿,穿上矿服,穿上胶靴,带上矿灯矿帽、带上手套、毛巾、瓦斯仪和自救器,在工作面上和工人聊,才能聊到真实的煤矿情况。产量无非就是工作面的长乘宽乘高乘比重;推进度无非是每个班推进多少;工人工资情况、煤炭的成本情况、市场销售情况等等,所有这些井下聊出来的信息才是最真实的,是最接近客观的情况,仅在地面往往是走马观花,拿不到一手数据。

那位老司长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我无论在协会还是在信达,每年都坚持到一线下矿。凡事调研,无论对内对外,原则上必须下矿。这也是我们对团队的原则和要求。

券商中国记者:从实业到卖方研究,转型之路难吗?

左前明:转型不是那么容易,也存在困难。大家那个时候避煤炭无不及,听煤炭路演的除了关心供给侧改革政策,别的基本没有了。券商做行业研究,要看佣金派点,那是你的生命线,但这种行业别人听都不听的时候,怎么考虑佣金派点?那个时候有人给我说,有机会看研究没机会看服务,我一直不理解。看研究在某个时段,甚至很长一个时间内确实是拿不到派点,但我并不是服务型研究员。

这五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我们的深度前瞻的研究,一直没有放下对行业基本面的跟踪,对政策影响的跟踪,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表现的跟踪。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对于供给侧改革的理解,以及这轮煤炭行业的复苏,以及这轮景气周期,才能有比较超前的研判和超前研究。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对供和需都有自己的框架,这也是这么多年坚守下来的结果。

持续学习才能立足

券商中国记者:您在过去五年的研究中,有哪些心得?

左前明:这个行业是高强度、高密度、高输出的行业,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非常关键,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能到这个行业的人,都非常优秀,大家比拼的是更多是态度和主观能动性。

我们一定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前辈、领导、老师、业界专家、卖方、买方等不断学习,包括向自己所得的教训学习。如果没有持续的更新迭代、持续成长提高的话,很难持续在这个市场上立足。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因为买方不可能就一个行业去请太多的卖方研究服务,要在市场上立足,持续提高学习迭代的能力很关键。

我们要培养独立客观的研究精神。是非一定要有对错的分辨,尽量降低市场还有我们服务的客户对自己的影响。我们是行业研究员,要比买方理解得更深入,才能给投资做指导建议。如果自己没有独立客观的研究精神,随波逐流,什么板块涨得好重点研究什么板块,哪个公司涨得好重点研究哪个公司,市场关注什么就跟风搞什么,就不会有研究的定力和超前研究的可能。

我们信达煤炭能源团队,不太计较一时的得和失,不太计较一时的佣金派点排名,我们计较的是我们的研究是不是扎实、前瞻和深度,我们把其它目标作为实现终极目标的辅助目标,或者次要目标。能够成为资本市场里最懂产业的,产业里最懂资本市场的,这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和不变的研究原则。

简介:左前明,博士,现为信达证券能源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煤炭)首席研究员,注册咨询 ( 投资 ) 工程师,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库成员。曾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咨询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从事能源与煤炭行业研究 10 余年,主持《" 十三五 " 全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煤炭工业技术政策》修订,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研究等国家重大课题任务,并参与神华,中煤等大型煤炭企业产业发展战略相关研究,现为中国能源报,中国煤炭报特约评论员。作为中国信达煤炭产业专家,参与境内外产业投融资项目决策咨询近百项。

作者: 屈红燕,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