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给大家说几种特别有用的思维方式(2)

· Views 541
前期写了一篇关于思维方式的文章,阅读量很低,没啥反应,这种文章确实没啥吸引力,虽然他真的有用。
不过这个话题,我还是会继续写下去,算是个老粉丝的回报。(我以后也会把文章发给我儿子看)
第二种思维方式是啥?
其实也好简单,我还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吧。
我儿子八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对我说了这么一段话:
为何我们居住的地方叫做地球呢?难道不是应该叫做水球吗?
当时儿子对我这么说,我非常诧异,马上问他,为什么?
儿子回答到:
因为我们人居住在地上,所以叫地球,但是地球上的水更多,如果我们和鱼一样生活在水里,不是叫“水球”更加合适吗?
儿子当时才5岁,震惊到我了。
我说的就是这种思维模式,很简单吧,就是换角度去思考。
我们为何需要换角度去思考问题?
因为我们太受限制于自己的感受,所以大部分人都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得出来的结论往往非常偏颇。
那么这种思维方式有什么用?
你如果能从各种角度看问题,最终将会是一个360度角的模式去分析问题,那么你有可能会真的接近真相,至少是可以触碰到事实。(事实不等于真相)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大家发现没,现在很多新闻报道,老人经常碰瓷,不仅碰瓷,经常老人和年轻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会找各种理由讹人,以至于老人从原本的弱势群体变成了强势群体。
在我居住的小区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小区业主别墅违建,城管过来要拆除违建,但是他们家里有老人,老人就在违建的地方一躺,结果城管的人不敢动了……违建就是拆不了。
这事情你怎么看?
站在你的角度去看,你肯定会发出人心不古,老人变坏了的感慨。
可是如果你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或者站在路上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可能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个结论是:这说明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幅提高了。
你会不会觉得what fuck?
老人讹人还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为何?
你们知道老人为何敢于讹人吗?
要知道从个人体力,健康,精力上来说,老人明显是弱势群体啊,为何弱势群体敢于单挑强势的年轻人群体呢?
因为有东西在背后给他撑腰,这个撑腰的就是文明和法制。
我小时候老人绝不敢这么去讹人的,因为如果讹人后,年轻人上去直接给他几大嘴巴子,老人能怎么办?
报警警察也不懒得理。
所以这个时候,老人很知趣的,惹不起,躲得起吧。
现在则不同,老人赌定你不敢动手,你如果敢动手,报警后,动手方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背后不是法律的进步吗?
还有一些年轻人是觉得如果自己动手了,那么可能大众会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去批判自己,或者确实心软无法对老人下得了手。

这背后不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吗?

大家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告诉大家,老人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才有恃无恐。

所以换角度去思考,你就有可能会触碰到事情的真相,而不是永远停留在自己的情绪中去。

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电影《大决战》中有一个例子:
当时中央下达命令要围歼杜聿明集团,当时中央得到了情报,告知粟裕杜聿明可能从某条道路撤退,让粟裕做好部署。
当时粟裕在地图面前思考一天一夜,最后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没有执行中央的命令,为何?
原因就在于粟裕运用了这种思维方式,因为他站在杜聿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杜聿明绝不可能走这条路撤退,而应该走另外一条道路。
事实证明粟裕的判断是正确的,最后的结果当然大家都知道,杜聿明的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并且杜聿明还被俘,关进了功德林。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可是这里没有更深层次去说一下,知彼后应该做啥?
其实就是知彼之后,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
所谓的我预判了你的预判,就是这个方法。
当你有了这种思维方式之后,你再去读历史,你就不会只有那么简单的善恶观,不会只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了。
给家举几个例子:
吴三桂在康熙年间,都60多岁了,为何要造反呢?
有很多人问,如果吴三桂不造反的话,就答应朝廷削藩,可以安享晚年吗?
其实答案是一定的,康熙才20岁左右,吴三桂已经垂垂老矣,怎么都熬死吴三桂了,让他善终是没啥问题的。
可是你知道吴三桂为何一定要造反吗?
安享晚年难道不香吗?
如果你站在吴三桂的立场去想想,你就知道了,因为他迫不得已。
他不造反死的更快,为何?
因为他搞不定他的下属,你吴三桂自己答应削藩,你荣华富贵到老了,我们这些人怎么办?
我们还没享福呢?
下属们一定不答应,如果吴三桂搞不定他的下属,哪怕他自己带着家眷跑到北京向康熙宣誓说,我对您忠诚着呢?
你以为有用吗?
屁用没有,下属造反,康熙一定会杀吴三桂全家。
你别不信,历史上这种事情多的是:
比如大英雄郑成功的老爸郑芝龙就投降清朝了,清朝出去对郑芝龙可好了,但是不好意思,他的儿子郑成功可是宁可不投降的。
朝廷多次让郑芝龙去招降,但是无功而返,清朝失望之后,马上就咔嚓了郑芝龙。
你没有了利用价值,留着什么用?
所以郑芝龙当初的选择毫无疑问是非常失败的,换做你是郑芝龙,你觉得你怎么做好?
我觉得还是继续抗清比较好,去台湾做个岛主也好过掉脑袋。
清朝要的不是你吴三桂个人,要的是把云南的这个藩镇给撤掉,你搞的定不?
同样的案例,在《曾国藩》书中我看到了另外的例子: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手下的大将们开始筹谋着拥立曾国藩为帝,准备造反了。
朝廷也非常忧虑,你曾国藩手握几十万大军,威胁来了啊。
曾国藩确实不想反,又不想以后鸟尽弓藏,怎么办?
怎么搞定蠢蠢欲动的手下将领,怎么搞定忧心忡忡的朝廷,这就需要智慧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书,他是怎么去裁撤湘军的,怎么去平衡利益相关者的,这真需要智慧。
普通人恐怕第一步,裁撤湘军就出大乱子了。
再举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我以前举过,就是安史之乱,你们思考过一个问题没有?
为何安史之乱会闹得这么大?
要知道唐玄宗那个时代,中国可是好时代,老百姓生活富足,不是民不聊生的时代,这种藩镇造反,你以为会有一呼百应?
老百姓吃得饱饭,日子过得挺好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愿意去造反的?
所以造反的都是藩镇的一小群利益群体,并且这个群体人都可能人心不齐的。
那么如果你是唐玄宗你会采取如何平叛的策略?
同时如果你是安禄山或者史思明你会采取什么策略呢?
如果我是安禄山或者史思明,要想下属团结起来跟我一起造反,只能是一个方法:
给他们巨大的好处,给钱,给土地,给官职,给女人……
这个好处一定要相当大,否则太平盛世有多少人会跟着你死心塌地的干?
所以安禄山造反的初期运行的很好,只要攻下城市,一定是把所有的财富都分给下属,下属们得到天大的好处的时候,战斗力会非常强。
如果你是唐玄宗,你会怎么平叛呢?
其实好简单:
守住潼关,以拖待变。
安禄山这群人都是利益捆绑起来的,打顺风战的时候,战斗力不错,但是一旦受阻,那么利益就变小了,抢不到更多的财富,内部就会开始动摇,由于又没有群众基础,他们的处境会越来越危险。
这个时候,再分化瓦解,叛军必然四分五裂,平掉就容易多了。
朝廷是拖得起的,叛军拖不起。

所以如果我是唐玄宗,一定会告诉潼关守将,坚守半年,半年之内不许出战,反正关中兵精粮足,耗个半年再说。

写了这么多,其实基本道理都非常简单,难的是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去用。
方法很简单,为何一般人都用不了呢?
因为大部分人都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你自己的视角明显是有局限性的,你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那么一定会出现偏颇。
做交易也是如此,如果你是多头思维,你就会不断的去找看多的理由。
如果你是空头,你就不会不断的去找看空的理由。
其实你只需要稍微换一个角度:
如果我是多头,那么我站在空头的角度去思考:到底有什么理由支撑我去做空呢?这个做空的理由能打败你做多的理由吗?
这么去思考,你思路可能一瞬间就打开了,你会开始逐步逼近真相。
好了,就这么多,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可以接着聊。
用苏东坡的诗结尾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直击要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