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美国教育残酷,以前的感觉扯淡!

· Views 34

美国教育的残酷


转自美国史教学与研究公众号(ID: ahteach)


在去美国读研究生之前,我和许多国人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都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


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美国人不爱学习,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


到这里学习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美国教育残酷,以前的感觉扯淡!



01、作业


美国的学生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根本不能比的。


比如,我在国内念本科时,不会的作业可以不做的,大家只要努力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


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第一周,看完书已经晚上十点多,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不做完也没事。


后来一想这是开学第一次作业,还是坚持把题做完了,这一写,就到了半夜两点半多。我当时还很得意,觉得是自己给自己加压。


结果第二天上课,老师真的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


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


在中国,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你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


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自己去问老师。


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


02、成绩


来说说美国研究生科目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


比如我修的“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20% ,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平时作业占40%。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给你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0C,70以下不及格。


硕士研究生毕业成绩要求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就留校察看,再不行就被开除。也就是说,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平均80以上。


我选修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第一次作业熬到五点钟,总算交上去了,得了16 分(满分20分),看上去挺不错,实际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只是刚刚及格而已。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03、考试


说完这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业,再说说美国的考试。


在国内,大学本科以后,好像就很少期中考试(特别是文科)。期中成绩大多是老师以出勤率来计算,而且只占30%,期末考试才是大头。


所以,来美国之前,我一直有“文科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结果上了第一周课,我就傻了:所有三门课都有期中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两次,有的课是三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


这考试频率,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感受过,不过那个叫做月考,或者小测,不计入最后成绩,因为最后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绩。而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20%,作业占20%,没有轻重,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哪次都不能马虎,包括作业。


04、教学制度


来美国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三门课,以国内的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周五到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休息三天,生活应该很惬意。


可是一旦了解了上面所说美国大学教学制度后,就会发现每周都要写作业。老师上课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就讲他喜欢讲的部分,可你为了作业,要把所有书都看了,再把所有题都做了。


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三四十页书,这三四十页的书是大书,比国内16开纸还大,英文小字密密麻麻,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五六个小时。而每周,我要读三本这样的书,然后做三门作业!


粗略地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


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三门课很惊讶,说他学两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三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


05、学习态度


说到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


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的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


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美国的大学生活其实是这样的:


每个校园里,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嬉皮打闹,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地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即便是等公车,也在看书。咖啡店里,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


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地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成了“不思进取”的少年。


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有一次去我所在的美国城市的吧里,看看人们都在干什么,突然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


美国真实校园生活,整个就是一个中国理想中的“学霸”的聚集地。


06、所谓博士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反正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考上了,一般都能毕业。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


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博士研究生,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被劝退了,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


我不禁很感慨,一个博士研究生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


07、基础扎实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一个在纽约学金融的同学说:“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


当时我很感慨,美国的高等教育对人要求太高了,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当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但是现在,我有一种不管排名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确实在这种残酷的教育下我们学得非常扎实。


我有一个老师从美国硕士毕业回来,闲着无聊就去考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基本是我们经济管理领域的最高学府,多少人挤破脑袋去考它,竞争十分激烈,这个老师最后就背了背政治,别的什么也不复习然后就考上了。


我以前在人大经济论坛问过问题,被他们骂做不懂经济的人。现在我再去那里,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瞬间把全部数学推导给写了出来,后来没人敢说什么。而我问的问题,几个月都没有人回答。


我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对高中的所有知识点记忆犹新,拿起数理化的题就会做。但是大学学的东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了几个名词。


大学毕业时,我还抱怨大学没学什么东西,父亲还安慰我,大学学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有了这种思维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毕业后的工作,不是靠耍心眼,小聪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我们大学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几个能拿出真本领的?


08、教育成果


再说说美国这种教育下的成果。


如果说美国这种残酷的高等教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学习。我们学经济学,学得都是方程组组成的模型,然后用模型计算出结论。计量经济学靠统计量来估计模型的系数。


这个如果在中国多数企业中你要用这个,估计会被人嘲笑,骂成书呆子。我当时就想看看美国的真实生活中,到底用不用这么理论化的东西。


我因此专门问了美国学生,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很吃惊。美国人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会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


我问,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呢?美国学生说那基本上肯定是会破产的,因为感觉的东西靠不住,永远也不如数学计算的精确。而且他还说经营一个企业不用模型会破产,用错了模型,也会破产的。


这位美国同学说,日常生活里,他也会用模型来处理


比如买汽车,他要根据当时的利率,油价,汽车的价钱和时间建立一套模型,算出当利率和油价多少时,他能接受的价格范围以达到最优选择(他还不是学经济学的,是学森林学和地理学的)。


当时我们听了都目瞪口呆,感觉美国人太强了。原来我们都以为美国人个个都是数学白痴,只有中国人数学最强,看来我们中国是只会计算不会运用的。


09、理论VS实践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我们中国人说的“理论和实际结合”,意思往往说的是“不要去用课本学的东西,因为那个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在社会上学本领吧”。到了美国,我才发现,不是课本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是因为你学的不精不会解决问题。


而在美国人看来,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他们如果发现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的很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比如,来美国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聪明,可是所有的电子产品的核心芯片都是美国公司或者日韩公司造的,中国自己为什么造不了?


懂行的人都知道,里面的芯片几乎全是国外的,中国所做的只是把芯片,内存买来,焊到电路板上,然后组装上外壳就可以了,干的完全是最低端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


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有一半多要被外国的芯片厂赚取,我们要降价只能降自己不到20%的利润,降价空间很小,一旦外国厂商也把同类产品降价,那么我们的国产厂就没有取胜机会了。


我来到美国以后,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又回顾了一下自己的高等教育,感觉这样的结果,太正常不过了。


10、监督和激励


在美国的学习使我感到,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学校,并不能算美国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实打实的。


我在国内本科的学校,也算是一省最好的大学,但是从中出来确实是什么也没有学到,你让我们讲讲什么经济规律,或者让我们的工科同学讲讲芯片怎么回事,基本都讲不出来。


总之,我们的高等教育缺少了监督鞭策和激励机制,而且对于学习的东西也并没有从难从严要求学生,导致反而没有中学阶段学生们学的好。


如果说我们的中学教育是在整个中国教育中最有效率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对于应付选拔性考试),但是这个教育只是基本功训练,距离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还差很远。


所以基础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现问题,我们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经济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层次的。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呼吁中国要睁眼看世界,那么现在我们国人仍需要透过迷雾看世界,不要被外国的种种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样低估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



【延伸阅读】美国教育制度的弊端


作者:鳗鱼神君

教师工会 美国公立教育之殇


1962年,正值美国公立教育体系和工会之间的关系紧张到极点之际,全美教育协会在丹佛集会,纪念成立100周年。集会中,加州教师工会的执行总监亚瑟·科里发出警告:


罢工这种谈判方式是不合法、不专业的。如果今天参加非法罢工集会,明天你们别想还能再回到课堂教我们的孩子做好公民。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美国公立教育,曾经是世界教育体系的典范,如今的学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阅读能力在发达国家都排名倒数。这种崩溃式退步背后是一个教师工会这个庞大利益集团的崛起。


教书育人的简单逻辑被彻底政治化、复杂化了。

美国基础教育采取的是联邦与州政府多重财政扶持的学区制度,每一个学校的领导机构有:


当地教育委员会、州政府教育部、联邦教育部管,还有学区中央办公室负责人和他的那些下属机构。


多重管理下,是互不隶属服从的教育规则体系。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同一名学生在一个学区达不到及格标准,坐车到几十公里外到另一个学校却又达到了考核标准。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冗杂且相互矛盾的体系。


这个局面的出现教师工会的庞大势力难辞其咎。


早期公立教育的老师往往是由家庭主妇担任,薪酬也不高。因此,教师工会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弱势低收入人群的就业。但借助教育的特殊地位以及庞大数量的会员,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公民政治运动中,工会以及其领导层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最终变成了一个特殊利益集团。


美国是两党政治,而全国教育协会、美国教师联合会是美国两个最大的竞选赞助方,每年超过5500万美元的竞选资金捐助到各级议会选举中,总额超过了全美卡车工会、步枪协会,其中百分之九十捐给了民主党。介于两党与教师工会的紧密关系,从联邦到州政府各个层级都不愿与教师工会发生矛盾。


在这种政治优势之下,美国教育体系的规则向教师工会大幅度倾斜。


在美国,平均57个医生就有一个被吊销行医执照、平均97个律师中有一个被吊销律师执照,而对于教师这个数字则是两千五百分之一。对于一个有显而易见标准评价的职业,这种淘汰率可谓是微乎其微。


原因就在于学校在工会干预下与教师签订劳工协议种有一项“终身任职制度”。

这个概念源自于美国大学教育,为的是保护学术自由与独立性而规定教授终身任职。但大学终身任职的教授资格评定标准非常繁琐、漫长,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然而公立学校老师却在任教两年后自动获得了终身任期,与教学质量完全没关系。曾经一位校长试图开除了一个在录像下上课看报、让学生闲聊的老师,但最后在工会的干预下却不得不付出一年的欠薪将他重新聘回来。


除了在人事问题上公立学校管理者寸步难行之外,在绩效管理上也完全束手无策。因为教师工会奉行的一个宗旨就是:


所有教师都必须一致对待,不能有个体差异。


在此宗旨之下,工会力量全力阻挠任何有助于教育效率提升的法案:

1998年,加州教师工会花了700万美元挫败Prop 8法案。该提案要求把学生表现列为教师考评的因素之一,并要求教师须通过科目认证考试。

2010年,奥巴马公布了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法案,试图采用标准化的考试对学校以及学生进行评估。美国的两大教师工会——有着320万会员的全国教育协会和有着140万会员的美国教师联合会——则对该方案表示了强烈反对。


上述反对的目的都是为了阻止清晰可见的教师评价体系出现,连自由择校这种有可能引起教师地位分化的机制也被扼杀。


现行的复杂而繁琐的评价标准即便执行下来,对于老师也基本没有任何约束力。也就是说全美国的公立教育管理者既不能开除差的教师,也不能对于优秀的教师给与绩效奖励。


让校长们聊以自慰的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每一年把自己手中最差的教师踢到学区里的其他学校,然后接收一个被其他学校踢过来的老师,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教师工会影响力之下,底层教师就是最大的获益者吗?很可惜并不是的。


首先,公立学校教师的收入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而且是死工资。特别是在连年的教育经费缩减与社会福利萎缩的大环境之下,比起医生、律师来说,教师的待遇非常不好。但是,相对而言教师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压力确实更加恶劣的。在一些犯罪率高的低收入社区学校,老师甚至面临着打架、斗殴甚至枪击的危险。


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难度与环境随着社会贫富分化还越发恶劣,也就形成了长久以来老师们消极怠工的极端状况。即便有理想有能力的老师,也只能在那种劣胜优汰的环境下,将热情与精力消磨殆尽,而坏老师则与日俱增还加重了好老师的教学负担,从而让学校进入恶性循环。


那些极度不称职的教师会被送入调职中心等待听证处理,在漫长的听证期间他们还能享受着全薪与福利。由于工会介入,这个听证过程最终可长达三年之久。在纽约州的调职中心,足足有700名公立教师无所事事等待听证,他们有的涉及旷工、犯事甚至性骚扰。


纽约州政府每年却还要花费一亿美元来供养这些人却没有一分钱用在提升教学质量上。这个费用足足可以供养20所中国内地还不错的县级高中。


最后,这一切的后果都由孩子们承担了。


linda Cliatt Wayman是费城一所高中的校长,她在ted演讲中回忆自己第一次踏入学校时的遭遇:

我任职的学校是一所低收入、表现差的学校。社区犯罪率高、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我来学校不久,女生中间就爆发一场严重的群架事件。在平息群架之后,我气愤地召开全校会议,定下规矩,并理直气壮地提出了自己的对于学生的期望。突然,礼堂里最后排的一名女生站起来:  
老师!!为什么你一直管这叫学校?这不是一所学校!
一刹那间,强烈的共鸣就激荡在我脑海,那是当年我在同样的一所烂学校里上学时一直都在感受到却从未能用语言表达的想法。

是的,这间所谓的学校在畸形的制度之下,根本不能称之为一所学校。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