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IEEE邹卓:AIoT数据与处理能力有鸿沟,需研发新架构

· Views 796
“过去10年,物联网的发展与部署日增成熟,AI和互联网是相互驱动、相互融合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叠加。”
日前,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邹卓在IEEE年度媒体交流会活动上分享AIoT技术(智联网)的发展现状。
邹卓介绍,AI(人工智能)与IoT(物联网)的相互赋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IoT能够提供数据,为AI实现模型训练、提高精准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AI技术为IoT设备提供更智慧的信息交互与分析的手段,以及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在智慧物流领域,AIoT对各流程行为的数据分析可以提高货物进出仓效率,激活仓储容量。在工业领域,AIoT可以为实现机器人与工业设备的互联互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处理,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据《2020年中国智能物联网(AIoT)白皮书》显示,2019年,受益于城市端AIoT业务的规模化落地及边缘计算的初步普及,中国AIoT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大关。
不过,现阶段的AIoT技术离走向广泛且成熟的应用仍有一段距离,从传感器、芯片等核心器件,到工业信息系统的垂直集成,都尚有不少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
邹卓指出,当前AIoT的数据产生与数据处理能力之间存在鸿沟。“海量数据如何更加高效地处理与存储、如何有效地产生价值都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研发新的架构与计算范式。
“我们能不能受到生物或者自然界的启发,来实现更加高效、低成本的本地化感知与处理?”邹卓介绍,生物是效率非常高的计算和认知系统。以大脑为例,它是一个大规模并行系统,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有成千上万个连接。
受此启发,他和团队正在开展面向AIoT的类脑芯片与神经拟态系统研究,希望借助类脑技术大规模并行、事件驱动、实时环境交互、感算存紧密耦合协同等特点,开发能够如人脑般感知、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智能芯片与系统。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