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股票、通证,谁是未来的趋势?

· Views 1,057

股票、通证,谁是未来的趋势?

一、股权与通证

传统金融领域是股票、股权的天下,不管是你上市公司还是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权力和利益的划分都是通过股票的形式;

但是在区块链领域,基本上是通证的天下,大部分项目都只发行了通证,并没有发行股票。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路线,基本上把传统企业和区块链企业划分成了两个世界:股权就完全走股权的道路,走融资、上市、投票、分红这一套;通证就完全走通证的道路,走交易所、销毁、回购这一套,目前好像没有听说哪家公司是既发行了通证又有自己的股票的。

二、选股票还是选通证?

比如说比特大陆、嘉楠耘智这样的公司,他们发行了自己的股票,选择了传统的资本路线,没有发行通证;

比如说像币安这样的公司,他们发行了通证,没有发行自己的股票,而且未来应该也不会发行股票了。

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当然是有一些原因的,主要是因为目前通证还处于模糊地带,既有通证又有股票的架构在目前的法律下不被允许。而且公司未来如果有机会走上市、资本运作路线,两者的权力也不好划分,利益也不好分配,容易埋下斗争的种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家公司既有通证又有股票,那么当公司赚钱之后,打算用利润回购,这个时候到底是回购股票还是回购通证呢?如果回购通证的话,那么股票持有人是分不到利益的,对股票持有人而言,这种分配是现金上的净损失;但是如果回购股票,持有币的一方又得不到任何的利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币和股票基本上是处于不兼容的状态。

股票和通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它们背后对应的权益不一样。股票其实对应着公司的剩余收益的分配权,什么叫做剩余收益呢?也就是说当公司赚钱之后,这个钱得先交税,得先还各种借款人的钱,付供应商的钱,付员工的工资,还得提前预留未来好几年扩大生产规模买资产的钱,剩下的部分如果有盈余再根据政策然后再分配给各位股东,这才是股票能够享受的权益。

也就是说,如果把公司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公司的整体收益并不是由股东一个群体分享,而是由国家税务机关、供应商、债权人、员工、股东等群体共同分享,其他人分完之后剩余的部分才归股东所有。当然了,也正是因为剩余的部分才归股东所有,所以股东和管理层更有精力把公司做好,更有精力扩大利润、节省开支。除了分红之外,股票持有者还有一个附加的权利,就是股票的增值,当分红比较少的时候,大部分股票的收益都来源于价格的波动。

但是在区块链行业,通证是什么,它背后代表什么权益目前在理论界是没有定论的,在国家法律法规上也没有具体的体现,目前普遍认为币代表的是一种使用权。比如说当你购买以太坊用于支付gas费用的时候,你其实买的是手续费的抵扣权,这是一种使用权;

股票和通证背后代表的权益不同,导致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区别。

三、股票的颗粒度比较大,通证的颗粒度比较小

我们可能习惯了股票的思维,认为股票是一种很好的计量方式,但其实股票算是非常粗线条的计量方式,用计算机专业术语说叫做颗粒度比较大。

比如,股票只能用来计量利益的分配,只对“利益”这一个层面能起到量化作用,在“决策权力”的量化层面就弱了很多,公司内部经常会出现股权战争、董事会战争也就是这个原因,小股东的利益经常得不到保证就是这个原因。

而且,除了利益关系、权力关系,真实生活当中还有非常多其它的关系,这些关系都不是股票、股权能够衡量的。

比如说某个城市正在尝试推行城市积分模式,你做好人好事的话就给你加几分,如果你闯红灯、搞破坏就给你扣几分,像这种计分一般不对应明确的权益,顶多在评选良好市民、户口这些事上可能会有一些倾斜,但一般不会有明确的利益关系,像这种时候股票就派不上用场了,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种更加细分,颗粒度更低的量化单位,这就是通证派上用场的时候。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个人的数据变现、个人的信用量化、个人的时间价值量化、个人的影响力量化、个人的注意力量化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些明确的量化单位,这些股票都无法胜任,而通证则可以完美的胜任。

这里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说股票是代表股权,那么通证其实代表着一个更广泛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当做当做一个量化的基本计价单位,凡是需要量化的东西都可以用到通证,但是并不是所有需要量化的东西都需要用到股权。

四、股票对应着封闭的组织,覆盖的利益相关者较少;通证对应着开放的组织,覆盖的利益相关者更多

一般来说,股票的利益相关者就是上面说到的国家税务机关、供应商、债权人、员工、股东这几类;但是通证的覆盖面积则大了很多,目前很多区块链企业,除了传统的这些利益相关者之外,又加了很多新的利益相关者角色,比如说用户、持币人大会、节点、自由开发者、基金会等等,目前很多发行了通证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开放组织。

开放组织的意思是没有明确的员工,没有明确的公司概念,谁都能成为公司、生态的一部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生态贡献力量,这个时候,你没法用股票来衡量它们的利益和贡献,而通证则可以很好的衡量。

仅仅以股东这个群体为例,传统的股权门槛很高,一般的公司在未上市之前都有200名股东的限制,想成为大公司的股东需要你本身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有足够多的资源,也可以说传统的股权模式对应着是封闭的模式,虽然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之后,股票的持有人数量有所增加,但也基本上都在几千人左右,因为要持有股票,开设股票帐户也要经过一些手续,这些手续不难,但也可能阻挡一批人。

其实想通了也很好理解,股票毕竟是分钱的事情,人肯定越少越好。

但是通证对应的是使用权,使用的人越多,公司越有活力,越能产生价值;毕竟是搞建设的事,人当然是越多越好。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公司制度的发展都对应着利益相关者人数的数量级增加,从最早的个体户,到合伙企业,到有限责任公司,到后来的上市公司,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受益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脱离公司的管理,直接参与公司的收益分配。

如果说通过股票形式,已经将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扩大了一个数量级的话;那么通过通证形式,能够将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扩大一个数量级。而且量变是能够引起质变的,当公司IPO股东人数突破200人时,我们称这家公司为上市公司。它与非上市公司相比有了非常大的不同,比如说定期报告制度,比如说接受证监会管理,比如说对公众负责等等。

当公司利益相关者在上市公司层面继续上升一个数量级的时候,有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这时的公司就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而是整个底层的经济逻辑就开始具有开放性。

五、股票与通证的兼容问题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股票和通证两者是否可以兼容呢?也就是在一家公司当中既有股票,也发行自己的通证,两者和谐共存,虽然现在没有,未来有这种可能吗?

我个人认为也许有这个可能。

我们之前说到通证和股票背后对应的权益不一样,如果把背后的权益划分好,两者也许是有机会兼容共存的。

比如说一家公司,背后还是股权的模式,但是他又发行了自己的通证,这个通证可以当做积分或者某种功能使用权来用,这个通证可以不上交易所,由公司内部每年拨出一定的营销费用来固定兑换,当然也可以有其它的模式,但是大概就是这种意思。要想让两者共存,一方面依赖于企业管理层的顶层设计,把利益进行明确的划分,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国家相关的法律确定。

这一块孟岩老师说的非常好:

当有了区块链以后,我们现在可以把它再切出一部分来,即用算法保障的合同权益,这部分合同权益可以自动执行,不需要借助任何人、第三方或权威组织。部分1:可以算法化的合同权益,由区块链来保证;部分2:不可以算法化,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可以事先预见到的这部分,还是依靠传统权威机构,比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保障;部分3:由于合同天然具有不完备性,一定会留下很多剩余权利,这部分权利,统一交给股权的持有者来支配。

但是,更可能发生的是:股票和通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但最终颗粒度更高,量化效果更好,灵活性更强, 流动性更好的通证会在漫长的时间内慢慢的取代股票,或者说股票也会转化成某一种形式的通证,从而实现两者的合二为一。

股票、通证,谁是未来的趋势?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