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中国GDP总量首超百万亿 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态势

· Views 74

 中国GDP总量首超百万亿 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态势

   2020年亮点频现的中国经济,以2.3%的全年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GDP总量也实现了百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这一增速高出了国际上很多机构的预测。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 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稳步提升。消费仍然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尤其是民间投资的转正代表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预期在提升。

  专家预计,在低基数效应下,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8%甚至更高。但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仍需不断完善宏观调控和跨周期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四季度增速超预期

  2020年,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且全年GDP达1015986亿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速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GDP突破百万亿元,这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科技实力不断进步、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对第一财经表示,2020年全年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2020年第四季度增速超过预期。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四季度当季增速不仅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也超过潜在经济增速水平。四季度工业、消费分别环比提高1.3、3.7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速差,由二季度的2.6个百分点缩小到0.1个百分点,表明疫情稳定后服务业快速恢复。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数据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相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为2.1%,慢于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上述情况反映了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源主要还是集中在投资领域和企业部门,而非受疫情冲击更大、影响更持续的消费领域和居民部门,未来仍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民间投资转正

  “消费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投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都实现了正增长。”宁吉喆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总量看,2020年最终消费率接近55%,2011~2019年,中国消费率平均为53.4%,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达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稳步恢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逐季回升。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多1.2个百分点。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消费需求的动力也将进一步恢复。

  宁吉喆表示,经济增长要依靠内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开放中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

  投资方面,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全部转正,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

  宁吉喆表示,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也很重要,去年投资在促进经济恢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还要加大有效投资的力度,把我国较高的国民储蓄率转化为实际投资的成果,同时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更好地发挥三驾马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投资增速在年底终于转正,全年实现1%的增长。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民间投资代表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代表着市场力量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和预期,其稳定与否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民间投资增速转正意味着未来经济复苏的态势将更加巩固,结构将更加均衡,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更加充足。

  2021年中国经济怎么走

  宁吉喆指出,从2021年的情况看,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是比较多的,经济有基础也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态势。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正在显现。

  “基于居民消费和制造业投资两大引擎,同时考虑到全球疫情时代供给侧优势所支持的中国出口韧性,以及经济政策的‘不急转弯’,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料将在一、二季度强势冲高,然后逐季回归至长期中枢水平,全年增速预计在9.2%左右。”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如此判断。

  任兴洲的看法与程实相仿,她预计,2021年经济走势将呈现前高后稳的趋势。受疫情的强烈冲击,去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承接去年三、四季度GDP高速增长的势头,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或将达到8%甚至9%的高速。我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到常态化的发展,背后的韧性是可持续的,无论是内需增长还是外需的发展都能够有所支撑,特别是“双循环”的新格局将有利于2021年的发展。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第一财经分析,剔除同比的基数效应后,2021年GDP增速大概率还将位于较高水平,处于“合理区间”之内。从基本面看,受益于海外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推动宏观经济向好,叠加新冠病毒疫苗成功研制并投放,预计出口金额当月同比有望维持两位数增长,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仍需不断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在总需求内部,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消费整体疲弱乏力,仍未恢复到常态和均值。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对第一财经称,需求侧管理是扩大内需最重要最基础性的战略举措。必须要从制度层面、机制层面、体制层面、一揽子政策的几大层面上来共同做文章,使内需潜力得到释放,使内需所面临的一系列扭曲问题得到解决,在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中,真正地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所面临的断点堵点。

  今年中国经济还需要警惕新兴产业盲目竞争、急于求成的问题。面向“十四五”时期,布局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重点。明确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做大新兴产业链,加快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王军分析,基于路径依赖,不少地区仍在沿用过去发展传统产业的路径和思维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例如过度追求规模优势、过度集聚创新要素、过快“退坡”支持政策等。

  为避免重走“老路”“弯路”和“错路”,必须吸取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王军建议,推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久久为功,不要急于求成;需要强化市场主体地位,不要违背规律、过度干预;需要实现区域协同,避免资源过度集聚,多点开花、聚而不优、大而不优、高水平产能过剩;需要适度开展地区竞争,避免过度政策诱导;需要尽早明确未来的“退坡”政策,避免产业依赖政府补贴引起周期性波动,甚至陷入行业发展困境。

文章来源和讯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