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真不是耸人听闻:世界已走上货币体系崩塌的不归路

· Views 847

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各大发达国家的常态,市场甚至已经慢慢适应了这个政策。但是,却很少人能回忆起美元曾经就是一单位黄金的代名词,各国货币当时也是在金本位之下的固定汇率进行兑换的。世界到底是如何走上浮动汇率制的不归路的?路的尽头又是怎样可怕的结果?

很久很久以前……

在1933年以前,“美元”一词就是指重量为23.22格令的一单位黄金,而1盎司等于480格令,所以1美元也就是0.048盎司黄金。反过来说,1盎司黄金就是20.67美元。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知名学者穆瑞·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曾称:

“在纯粹的自由市场中,没有人会印发美元,因为根本没有美元这一概念;有的只是小麦、汽车、黄金等诸如此类的商品。”

在自由市场当中,货币之间的汇率不会变化。例如,如果英镑代表0.25盎司黄金,而美元代表0.05盎司黄金,那么1英镑就可以兑换5美元。为什么出现这一汇率?因为0.25盎司黄金是0.05盎司的5倍。也就是说,两种货币是根据各自对应的黄金重量比率进行兑换的,这就意味着汇率是固定的。

但是,随着纸币本位制度的实施,美元、英镑、法郎等货币就与黄金分割了开来,纸币有了自己的发展轨迹,市场也逐渐接受以这些货币给黄金标价。到了浮动汇率制引入时,这一切就变得更加荒谬了。

灾难始于浮动汇率制

我们都知道,1美元就是10美分,这个比率是固定的。浮动汇率制的荒谬程度不亚于美元与美分的对等关系出现浮动。现在的浮动汇率制在何时出现?这还得从1944年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说起。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则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不过,只有外国政府和央行能够将美元兑换成黄金。二战后,美国央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推高了金市的价格,金价从1970年1月的35美元/盎司暴涨至1971年8月的43美元/盎司,涨幅几近23%。

这一差价产生了巨大的收益空间,一些欧洲央行便用美元从美国央行处兑换黄金。由于美国没有足够的黄金支撑大量印发的美元,美元在1971年8月开始与黄金脱钩。为了挽救破产系统,央行政策制定者采取了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建议——浮动汇率制。

最终下场是货币体系的崩溃

罗斯巴德曾指出,固定汇率制的优点之一是央行可以对国家通胀率进行监控;而浮动汇率制的情况就复杂多了,虽然它可以防止因货币价值变动而引发的突发性货币危机,但也阻碍了这些危机发挥抑制国内通胀的作用。

由此可看出浮动汇率制的荒谬之处:央行印钞再无限制。现在,各大央行都会通过协调政策同步印钞,尽可能使汇率保持稳定。很明显,在此过程中,这种政策会使得货币贬值越来越严重,民众越来越贫穷,因为并没有实际的财富增长来支撑消费。

真不是耸人听闻:世界已走上货币体系崩塌的不归路

真不是耸人听闻:世界已走上货币体系崩塌的不归路

更严重的是,在此框架下,如果一个国家为己之利通过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贬值本国货币,其他国家也很有可能紧随其后。结果就是出现了竞争性贬值,它不但会摧毁市场经济,还会将世界推进危机的漩涡。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在《人类行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

“在市场普遍接受了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各国就会进行恶性竞争贬值。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国家货币体系都将崩溃。”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