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 Views 1,563


 

编 辑 | 张旖旎
作 者百年先生
来 源 | 百年浪潮
3月9日至18日,短短8个交易日内,美国股市四次熔断。为了救市,美联储紧急地打光了所有“子弹”,直接降息至零利率,还重启了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 
然而,市场显然并不买美联储的帐,美股依然在恐慌性下跌与报复性反弹中交错。
所有人都在猜测着,美股崩盘之后,还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灾难到来。
在美股150年的历史上,大崩盘虽然少见,但也并非绝无仅有。然而,故事虽然都以崩盘为开始,结局却并不一定相同。
有的崩盘,震动了美国的根基,成千上万的人因此破产,乃至失去了生命。有的崩盘,却像切菜伤到了手指,最初钻心地疼痛,但伤口愈合得很快,连疤痕都没有留下。甚至有的崩盘,能让部分人更加兴奋,并赚的盆满钵满。
这一次美股大跌属于哪种?没有人能给出十分肯定的答案。但至少回看历史,能让我们在未来的抉择中,多一份参考和勇气。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投行巨头力竭而亡
150年前,纽交所刚刚搬到位于华尔街11号的交易大厅。那个时候,投资者们最关注的明星,不是什么股神,而是一位爱国银行家——杰伊·库克。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杰伊·库克)
说杰伊·库克是一位爱国银行家,是因为他是拯救联邦政府于水火的大功臣。
在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连连失利,南方很快就将战线推进到首都华盛顿郊区。因此,很多投资者担心北方政府随时会战败垮台,北方政府为了筹措军费而发行的国债,更是少有人敢买。
在紧要关头,投资银行家杰伊·库克站了出来,扛下了推销国债的重担。
杰伊·库克辗转于全美各地演讲、会见投资人,他的苦口婆心,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整个南北战争期间,杰伊·库克和他的投资银行卖出去了13.3亿美元的国债,超过了北方政府发债总额的一半。
在他的努力下,身处前线的北军士兵吃得饱、穿得暖,最终扭转了颓势,攻进了南方首都里士满。
而杰伊·库克也赢得了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尊敬。财政部任命杰伊·库克的公司为国债特别承销商,甚至一度想邀请他担任副部长。而华尔街的投资者则尊称他为“扬基人的银行家”。
当时的美国人都说:“打败了罗伯特·李(南方传奇将领)的人,不是尤利西斯·格兰特(北军将领,后任美国总统),而是杰伊·库克。”
南北战争之后,杰伊·库克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当时热火朝天的铁路建设上来。
对于北方工厂来说,铁路是控制南方与西部原材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关键抓手,因此北方资本家们在战后十分热衷于铁路投资。
杰伊·库克也抱有一样的观点,他凭借着业内积累的威信和人脉,做起了铁路债券销售的生意。
作为最大的国债承销商和受人尊敬的银行家,杰伊·库克推销的铁路债券自然受到了市场欢迎,纽约股市亦有热烈的反应。结果,杰伊·库克推销哪家铁路的债券,哪个铁路公司的股票就在市场上被热捧。
所以,杰伊·库克就成为了最早一代的“股神”,投资者们都在紧盯着杰伊·库克的行动,看他今天在推销哪只铁路债券。
然而1873年,风云突变。
9月份市场上突然传出,杰伊·库克因为卖不动一项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大工程——北太平洋铁路的债券,这些债券最终烂在了他的手里,导致他自己破产了!
杰伊·库克公司破产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最成功的债券承销商,如果杰伊·库克都推销不动债券了,那么现在在建的几十条铁路,还会有谁给它们融资呢?
面对着各家在建铁路停工、乃至烂尾的危机,华尔街的投资人们开始恐慌地抛售手中的铁路股票。
崩溃开始了,两个月内,纽约股市下跌了20%。
更要命的是,市场恐慌导致铁路投资完全冰冻。作为经济的主要驱动力,铁路建设与运营的停滞,使得美国进入了长达6年的经济寒冬,衰退时长甚至超过著名的“大萧条”。
衰退期间,铁路工人们不满工资被多次削减克扣,发起了1877年全国性的大罢工。时任美国总统的尤利西斯·格兰特派遣联邦军队去镇压,数百人在冲突中丧生。
南方的白人,则将失业、破产的怨恨撒在了刚刚获得解放的黑人头上,3K党等极端组织在南方保守地区蔓延,数十名黑人死在了种族极端分子的枪下。
1877年的夏天,纽约股市迎来了衰退中的最低点——较1873年时已经跌去了45%。此时,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贫穷农家,一个名叫杰西·利弗莫尔的婴儿呱呱坠地。
在20世纪初的那段岁月里,他将成为驰骋华尔街的新一代股神。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年轻后生一呼百应
1907年,年仅30岁的利弗莫尔已经在华尔街上小有名气了。
6年前,他带着从家乡赌场里赢来的1万美元,来到了华尔街。在另一个“赌场”里,他大举买入了一只股票——北太平洋铁路,就是那条让上一代“股神”杰伊·库克倾家荡产的铁路。
仿佛命运的捉弄,在30年前被人弃如敝履的北太平洋铁路,此刻正在被两位铁路企业家争抢控制权。率先买入的利弗莫尔渔翁得利,狠狠地赚了一笔。
1万美元进,50万美元出,利弗莫尔在华尔街上一战成名。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杰西·利弗莫尔)
6年后,利弗莫尔又盯上了下一个“猎物”,一家位于蒙大拿州的铜矿公司“联合铜业”。
自从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后,美国电气工业发展迅猛,制作电线的铜也成为紧俏资源,铜矿公司股票在美国股市中被反复爆炒。
不过,利弗莫尔盯上的这家铜矿公司并不是什么正经的企业,它是由一个投机家海因兹开设的空壳公司。海因兹准备坐庄将股价炒高后,再转手卖掉,玩一出空手套白狼的好戏。
不过,利弗莫尔知道海因兹并不是什么正经的生意人,因此大举做空这家公司。很快,当海因兹将公司股价从37美元炒到60美元之时,大量揭发联合铜业虚假财务报告的文章见诸报端,联合铜业的股价迅速被砸盘至10美元。
利弗莫尔精准的判断力让华尔街同仁们刮目相看,愿意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
而投机家海因兹则因为这次失败的坐庄,濒临破产。存款人涌向了他旗下的银行,要求提出存款。数小时之内,海因兹的金融王国被前来挤兑的客户摧毁了。
海因兹旗下银行破产的消息,让纽约的氛围骤然紧张了起来。许多存款人开始挤兑那些与本次坐庄根本不相关的银行。
利弗莫尔知道机会来了,那些受到挤兑的银行,必定会撤回投入在股市中的资金,因此他开始联合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股票市场上大举做空。
强大的空方力量和紧张的情绪结合,让美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骤然下跌了20%。
30岁的利弗莫尔此时仿佛就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将军,他指挥进攻哪只股票,哪只股票的价格就必然会下跌。最多的时候,利弗莫尔通过做空,一天就可以赚100万美元。
然而,美股的崩盘让一些华尔街的大人物坐不住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银行家——J.P.摩根开始出手救市。他联系了美国财政部和一些诸如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大商人,动用资金为受到挤兑的银行提供支援。
为了缓解美股暴跌产生的紧张情绪,年逾70的老摩根甚至亲自请求利弗莫尔这个年轻后生停止做空美股。
利弗莫尔买了这位前辈的面子。
没有了利弗莫尔这样的空方之后,摩根的资金开始进入股市。1年后美股反弹了40%,甚至反超了恐慌开始前的点位。
在摩根等众多巨头的强力救市下,美国银行业面临的挤兑压力得以化解。这次挤兑和崩盘,也让摩根认识到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银行的重要性。在他的安排下,6年后美联储诞生了。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沙场老手一将功成
1929年10月份,刚刚卸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前往美国纽约访问。
在华尔街,他看到了过去10年里美国股市涨势如虹,让这里变得比伦敦还要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美国股市仿佛有一种魔力,投入一块钱,一年后就可以变为两块,大量的投资者因此致富发达。
心里发痒的丘吉尔,也将过去5年自己担任财政大臣所积攒下来的工资,投进了美国股市里,希望能为他带来好的收成。
丘吉尔在纽约的落脚地,是一家坐落在曼哈顿中央公园旁,名为“萨伏伊广场”的高档酒店。10月24日,他向往常一样,在酒店的窗边吃早餐,眺望着中央公园的美丽景色。
突然,可怕的一幕发生了。
就在他的窗户下方,一个男子突然爬上了窗台,纵身一跃。“我亲眼见着这个男子从15楼落下,并摔成了碎片,引起了楼下的一阵骚动,消防员也来了。”丘吉尔后来向英国《每日电讯》发文说。
就在那一天,美股经历了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道琼斯指数开盘下跌了11个点。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关于“黑色星期四”的报道)
对于丘吉尔这种将工资投入到股市中的人来说,11%的损失虽然令人郁闷,但也不至于让人走上绝路。但对于许多杠杆投机者来说,11%的跌幅足以让他们在股市中的财富灰飞烟灭。
不幸的是,正是大量的杠杆投机,催生了美股史无前例的大牛市。甚至连标准石油、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公司,也将运营资金借给了投机者,参与到这场杠杆泡沫中来。
伴随着投机者们的相继爆仓,美股一个月的时间里重挫了30%。各种亲眼见到投机客跳楼自杀的小道消息,在坊间盛传。甚至华尔街附近的酒店前台,看到客人预订了高层房间的时候,都要问一句:
“睡觉还是跳楼”(Sleeping or Jumping?)
然而对投资者来说,发生在1929年秋天的这场股市噩梦,仅仅只是刚开始。在股市投机中严重亏损的大公司们,开始缩减投资、裁撤员工,一场全面的经济危机正在酝酿。
面对此种情形,当权的赫伯特·胡佛政府不仅无动于衷,甚至还通过了提高关税的法案,和外国大打贸易战,给股市帮起了倒忙。
在美国政府的愚蠢操作下,美股下跌演变为了一场长达4年的“大萧条”。期间美股市值蒸发了90%,美国经济产出缩水3成,失业率一度上升至20%。
面对经济的雪崩,美联储也独木难支。受金本位的制约,美联储向市场投放的救援资金,不能高于它自己的黄金储备。没有“子弹”,怎么能消灭经济危机这个“敌人”呢?
不过,这场历史性的大危机,并非没有人预料到。
早在1929年初,利弗莫尔就大举建立了空头仓位,在之后的美股崩盘中,利弗莫尔收割了整整一个亿美元。
在华尔街上,利弗莫尔豪华的办公室,和跳楼者血肉模糊的尸体,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
利弗莫尔从此被称为“华尔街的大空头”。有不少倾家荡产、心怀怨恨的人给利弗莫尔发去了死亡威胁,让他不得不随身配备保镖。
然而,利弗莫尔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几年。1933年,新一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为了整顿股市,罗斯福政府建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严格限制利弗莫尔这样的卖空行为。
同时,罗斯福还出台了振兴经济的“百日新政”,美国股市开始从底部迅速反弹。在政策禁锢与股市回补的双重打击下,“大空头”利弗莫尔的亿元财富消耗殆尽。他最终于1934年宣告破产,并从此淡出了美国股市。
老一代股神已经落幕,然而新的股市明星正在冉冉升起。有意思的是,美国股市也存在“乱世出英雄”的奇特现象。
在这一次“大萧条”期间,诞生的群星更为璀璨,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约翰·聂夫……
即使在今天,我们也能在美国股市中见到这些大师们活跃的身影。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青年股神灭顶之灾
1974年,沃伦·巴菲特遭遇到了他人生财富的第一次缩水,且缩水的幅度几近腰斩。
在50年代初,巴菲特进入到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求学。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的价值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大萧条时期,格雷厄姆和众多投资者一样,被多年美股的单边上涨蒙蔽了双眼,以至于熊市中,他管理的基金亏损了7成,为了还债,他甚至卖掉了母亲送给他的汽车。
濒临破产之时,格雷厄姆痛定思痛,将自己的投资经验和教训撰写成了《证券分析》一书,强调价值投资理念。没想到,《证券分析》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卖书的收入将格雷厄姆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
青年时期,巴菲特读过了《证券分析》之后,成为了格雷厄姆的众多粉丝之一。前往哥伦比亚商学院求学,也是因为巴菲特知道格雷厄姆在那里任教。
巴菲特很好的继承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并将这套理论应用于自己毕业后的投资当中。
在5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上市公司利润节节攀升。然而战后美国普通人大多忙于结婚、生子、建房、买车,很少有人愿意将储蓄投入到股市当中,以至于优质公司的股票价格都非常的便宜。
“买入足够便宜的好公司”。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习到的投资理念,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巴菲特选择押注一些低价的大盘蓝筹股,然后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的价值被广大投资者发现。
果然,到了50年代末期,一些美国人在工作中积攒了储蓄,开始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这时表现良好的股市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很多美国散户开始追捧知名的大公司,股市中一些大盘蓝筹股,诸如可口可乐、迪士尼、IBM等,因为股价表现突出,被当时的人总结为“漂亮50”。
巴菲特正是“漂亮50”的早期买入者之一。在贯穿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期间,巴菲特的身价倍增。他手中的钱,从刚毕业时的2万美元上涨为70年代初的3400万美元,整整增长了1700倍!
然而,价值投资的理念也让巴菲特在1974年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那一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因为欧佩克国家中断了向美国的石油出口,国际原油价格大涨,通货膨胀迅速攀升。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第一次石油危机)
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在1974年年中大幅调高政策利率,导致很多美国散户开始将钱撤出,转换成高利率的银行存款。受高利率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影响,以往表现优秀的大企业们也开始报告出不佳的财务数据,引发了投资人的加速撤退。
从1974年4月份到10月份,在美联储加息的压力下,美股下跌了3成,其中受损最严重的,就是一直被散户们青睐的“漂亮50”。巴菲特因为坚定地持有它们,遭遇了巨大损失,总共亏损了1500万美元。
就在巴菲特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另一个投资大师却大有斩获,他就是与巴菲特同期出生的乔治·索罗斯。
与巴菲特不同,索罗斯认为股市投资需要“独立思考,绝不跟风”,相比于巴菲特的“买入并持有”,索罗斯更喜欢感受卖空获胜的喜悦。
就在1974年股市崩盘期间,索罗斯卖空了蓝筹股,并买入了一些普通投资者不感兴趣的军工股票。结果,成立仅仅1年多的索罗斯基金(后称“量子基金”)在当年盈利了17.5%。
不过对于巴菲特来说,幸运的是这一回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并没有像大萧条时期那样无能为力。看到股市崩盘后,美联储迅速下调了利率,美国政府也加大了开支,对冲经济衰退。
在诸多救市政策的努力下,美股于1974年秋天触底反弹,半年之后,美股已经反弹到了危机发生前的位置,巴菲特的损失也因此得到了补救。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各方诸侯夺路而逃
1987年,在华尔街已经十分著名的新一代“大空头”索罗斯,预计最近一次的股市崩盘将发生在大洋对岸的日本。
在当年2月份,著名的《广场协定》已经被新的《卢浮宫协议》所代替,美元对日元的贬值要求,更改为各国保持汇率稳定。索罗斯认为,日元停止升值会导致外资的流出,最终引发日本股市的崩塌,因此他已做好了做空日本股市的准备。
然而令他大感意外的是,股市崩盘并没有发生在日本,而是发生在了令他看好的美国股市。
从1982年到1987年,美国股市总共上涨了200%,虽然涨幅较大,但是诸如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在内的主要股市玩家,均不认为美国已经到了衰退的时刻。实际上,就在1987年三季度,美国GDP还上涨了3.27%,这一数字虽然并不算最好,但也令人满意。
但事与愿违的是,1987年10月19日这一天,道琼斯指数暴跌了22.6%。给各位股市大佬们迎头浇上了一盆凉水。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一”,几乎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在经济尚可的情况下,股市会发生暴跌。人们只见到不断有卖出股票的单子显示在交易大屏上,一波接一波,源源不断。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黑色星期一”混乱的交易大厅)
汹涌的抛售浪潮下,经验老道的索罗斯慌张了,他试图抛售手中的标普500期货合约,报价从230点下调至220点、215点、205点、200点。最终,他在200点左右将手中的期货合约尽数抛出。
但令他更为不解的是,合约脱手后,期货成交点位开始反弹,当天报收244点。这一周内,量子基金的净亏损达到26.2%,甚至超过了17%的大盘跌幅。
恐慌的大佬不只索罗斯一个。大跌之下,在爱尔兰旅行的彼得林奇,也面临着旗下基金巨额的赎回压力。他一直在和纽约总部的同事通电话,商讨应该抛售哪些股票,以应付基金的赎回压力。一天之内,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的资产净值损失了20亿美元。
面对暴跌,“无为而治”的巴菲特选择什么都不做,没有抛售股票,也没有四处打听消息。一周之内,伯克希尔的股价暴跌了25%,巴菲特本人损失了3.42亿美元的财富。
然而面对暴跌,也有人变得兴奋,甚至因此获利。先锋温莎基金的掌舵人约翰·聂夫就选择在大跌当天横扫低市盈率的股票,为此他花费了1.18亿美元。第二天早晨,这一数字又翻了一番。
而桥水公司的创始人雷·达里奥则事先捕捉到了美股下跌的信号。
在1987年初,美联储为了稳定汇率,阻止美元的继续下跌,逐步调高了政策利率水平。达里奥认为这可能成为一次股市下跌的导火索,因此布局了较多的美股空头,结果在“黑色星期一”这一天斩获颇丰。当年,桥水公司的盈利达到了22%,远超同行。
不过事后复盘时人们发现,导致这一天股市暴跌的核心原因,可能是当时新兴的计算机自动交易系统。
当时大部分的自动交易系统,都为股票设置了止损线,一旦下跌到一定幅度就自动平仓。然而在股市崩盘,买方力量极弱的情况下,股票强行平仓会造成股价新一轮的下跌压力,从而催生新的自动抛售。在自动交易的恶性循环下,“黑色星期一”这一天,股市才会出现20%以上的跌幅。
股市暴跌后,美联储紧急行动,为缺少流动性的机构补充资金,并下调政策利率。美联储的救市行动,使得股市恐慌在一天内就结束了,美股恢复了上行趋势,美国经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
1年之内,美股回补了“黑色星期一”的跌幅。这场股市崩盘所造成的损伤,也渐渐被人所遗忘。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传奇空头神话终结
20世纪末,发生在美国的互联网牛市,让巴菲特这个股市老兵感到迷惑不解。
1999年,和他一起跻身《福布斯》世界亿万富豪排行榜前10位的,有4位出身于信息技术行业。其中,微软公司一家公司就贡献了3位——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和史蒂芬·鲍尔默,他们都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
在他们摘得世界财富桂冠的时候,3人的平均年龄仅有44岁。而这位“奥马哈先知”,此时已经接近70岁了。
在比尔·盖茨之后,还有成千上万个年轻人,在那场轰轰烈烈、5年7倍的互联网牛市中,成为百万甚至亿万富豪。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福布斯对互联网新贵们的报道)
而这一切,都要起源于5年前的一项发明。
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中诞生的万维网,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并很快成为主流的互联网数据传输工具。
同一年,网景公司基于万维网,制作了网页浏览器“网景导航者”,并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在微软公司发布IE浏览器前,网景公司的收入一个季度翻一番。
美国股市已经存在了上百年,但没有哪个上市公司像网景一样,增长如此迅速。因此在1994年网景公司上市当天,公司股票发行价由28美元直冲74美元,表现出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前景的极度看好。
网景股价的暴涨,点燃了更多投资者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兴趣。后来人们发现,像网景公司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互联网行业中普遍存在。网景之后,雅虎、亚马逊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走入美国股市,并贡献给了投资者十分漂亮的增长数据。
美国股市因此陷入了互联网的集体狂热。在当时,只要和互联网相关的公司股票,就能受到市场的热捧,哪怕只是名字相关。
例如,一家提供网上售票的公司Ticketmaster,上市当天股价上涨了300%,而一家和它毫不相关的物业管理公司Temco Service,仅仅是因为股票代码相似(TMCO与TMCS),股价也不可思议地上涨了150%。
在当时,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都没有盈利,然而股价却已经冲上了天际,让信奉价值投资和稳定现金流的巴菲特大呼看不懂行情。
结果,巴菲特基本上错过了整个90年代末的互联网牛市。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点5038点。第二天,巴菲特给股东们写了一封信,承认自己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CEO,经营业绩不甚理想,并为此道歉。他投资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迪士尼等蓝筹股,近几年的表现远不及互联网股票。
而巴菲特的老对手索罗斯,同样踩错了这波互联网牛市。1998年前,索罗斯和巴菲特一样,不看好疯涨的互联网股票,因此他选择做空这一行业。
不过事与愿违,1998年、1999年两年,投资者对互联网行业的热情依旧不减。做空遭遇亏损的索罗斯,在业绩压力下不得不改变策略,跟随市场做多。
这一回,索罗斯忘记了他“独立思考,绝不跟风”的投资理念。而这一错误,最终将他引向了毁灭。
2000年3月,《巴伦周刊》刊登了一篇名为《燃烧殆尽》的文章,该文章尖锐的指出,按照现在的速度,至少51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将在未来12个月内花光他们的现金。
就像130年前,投资者担心铁路公司现金流即将断裂一样,这一回他们终于关心起了互联网公司的现金流问题,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掉头向下。
1个月后,一个更为拨弄投资者神经的消息传了出来。互联网行业的带头大哥——微软公司,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根据法官的判决,微软公司操作系统部门和应用软件部门应当一分为二,从而终结微软公司的软件捆绑销售行为。
这个十分不利于微软的判决下达后,该公司股价当天大幅重挫了15%,并带动纳斯达克指数下跌8%。
股价的猛烈下跌,让坚持看好互联网行业的投资者们信心动摇了,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在投资者们的踩踏之下,1年之内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2/3。
跟随市场做多的索罗斯,也没能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逃离。2000年4月底,严重亏损的量子基金宣布清盘。那个曾经让英国和香港政府头疼不已的金融传奇,最终陨落。
和量子基金一同“清盘”的,还有数百个互联网公司。失去了股市的输血,这些公司的现金流果不其然地断裂了,证明了巴菲特的担忧是正确的。
这一回,错过了互联网牛市的股神,也因为躲过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又一次被投资者们“供奉”了出来,顶礼膜拜。
泡沫破灭后,美国的互联网行业完全熄火。为了给经济引擎添煤加柴,作为代替地,美国政府选择刺激房地产行业。
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我们知道,因为这个决定,7年后美国股市迎来了又一次大崩溃。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两代大师未卜先知
2008年9月初,巴菲特接到了一通不同寻常的电话。电话的另一头,是巴克莱银行总裁戴蒙德。
戴蒙德表示,他正在和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商讨救援雷曼兄弟的事项,希望资金实力雄厚的股神能担当“白衣骑士”,出手拉雷曼一把。
巴菲特当场没有给戴蒙德一个明确的回复,只是表示会考虑,让戴蒙德把相关资料传真发给他。
戴蒙德和其他参与谈判的人,当时都在纽约联储开会,那里没有传真机。因此戴蒙德给巴菲特发去了一份十分详尽的语音信息,希望巴菲特能有所回复。
结果,巴菲特根本就没有理会这段留言。数天后,无人相助的雷曼兄弟宣告破产,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心思缜密的巴菲特知道,雷曼兄弟掉入一个名为“次级贷款”的陷阱太深,早已回天乏力。早在2003年,他就提醒过华尔街,次级贷款和各种金融工具,会将房贷的层层风险隐藏起来,是一颗迟早会引爆的炸弹。
然而当时华尔街没有人理会这位老人的忠告,在美国政府各种降低房贷门槛、补贴购房家庭的利好政策刺激下,美国的房价水涨船高,低首付、零首付房贷比比皆是。
当时各大银行高管们,都忙着在房地产牛市里拿下利润更高的次级贷款,为董事会贡献漂亮的财务数据,也好让自己的薪酬水涨船高。
对于他们来说,即使部分房贷有违约风险也没有关系。只要房价继续上涨,卖掉作为抵押品的房子,就足以弥补违约的损失。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场“盛宴”落幕得太快了。
2007年7月份,因为违约风险上升,标普下调了次贷债券评级。这次评级下调给各大机构敲响了警钟,金融市场一时间风声鹤唳,一些持有了次贷证券的大银行和大企业纷纷发出预警,次贷危机开始发酵。
在“盛宴”里最贪吃的人,则成为了危机中最早的牺牲品。
2008年春天,英国北岩银行和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因为亏损过多,相继被英国政府和摩根大通收购。
到了9月份,各大金融机构更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房利美与房地美、美林证券、AIG、雷曼兄弟、华盛顿互助银行,纷纷登上了次贷危机阵亡人员的名单。
在破产新闻的轰炸下,美国股市的投资者被吓坏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标普指数就下跌了30%。失业率攀升到了10%以上,无数美国人在金融危机中丢掉了工作,成为了华尔街的牺牲品。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2011年“占领华尔街”游行)
不过,也有少数清醒的人躲过了这次灾害,甚至在危机中受益。
除了对次级贷款风险提前发出警告的巴菲特,2008年初,桥水的达里奥也向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汇报了研究心得,他认为一场金融危机即将到来。
结果,在股市中提前做好准备的达里奥,不仅没有遭受损失,他旗下的“绝对阿尔法”基金,在2008年还赚了8.7%。
对金融危机的精准预判,让桥水和达里奥一炮而红。大量资金涌入桥水,公司的对冲基金规模由360亿美元大涨至85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
这些股市大佬的过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判断危机的发生,还在于他们能在所有人恐惧的时候,发现宝贵的投资机会。
雷曼兄弟破产数天后,“股神”巴菲特开始出手,他花费50亿美元,买入了高盛的优先股。一个月后,他又向通用电气注资30亿美元。
尽管当时美国股市尚未止住跌势,2009年3月前,高盛和通用的优先股继续下跌,致使伯克希尔·哈撒韦遭遇了近10%的损失——这是巴菲特1965年执掌公司以来的最大跌幅,穆迪甚至因此取消了伯克希尔的AAA评级。
当时一些人笑话巴菲特“抄底抄在了半山腰”,不过现实很快打了他们的脸。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很快出台了上千亿的金融救援计划,为各家金融机构注资,清理有毒资产;同时还有万亿以上的经济复苏计划,通过交通、电信、医疗方面的基建开支,促进就业和经济回暖。
美国政府的经济救援计划,最终稳定了市场的信心,美股开始反弹。到了2009年夏天,巴菲特在“半山腰”上的抄底已经扭亏为盈。
不过,金融危机作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对美股的伤害至深。等到股市收复危机期间的全部“失地”,已经是2013年之后的事情了。

后记

对于所有股市玩家们来说,熊市是一次大考。
当股市长虹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市场中赚到钱,很多人的赚钱能力甚至和大师们不相伯仲。只有当熊市袭来,烈火炼真金,少数人才能大浪淘沙,有资格被人尊称为“股神”。
回顾美股的百年历史,在一代代的“股神”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百战百胜。杰伊·库克兵败铁路狂潮,利弗莫尔在大萧条中黯然退场,巴菲特曾在石油危机中遭遇灭顶之灾,达里奥则在今天面临着爆仓传闻。
但是当老一代大师落幕的同时,新的明星也在冉冉升起。
今天,美国股市迎来了又一次大考,此间必定会有能人脱颖而出。
准备好鲜花与掌声吧,让我们静静地期待着,看谁能笑到最后,看谁有能力戴上新一代“股神”的王冠。
百年美股:4代股神、7次崩盘,谁笑到了最后?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哈哈
大笑
厉害
厉害
杠杆很恐怖的
都是过眼烟云
@彼岸的风光 把握住风险,都是黄金
啊
谁?
历史记录
哈哈能力
可爱

Pull-up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