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不焦虑,因为他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事情至关重要。
一是等待。
二是做好准备。
等待时机,一战而定
这是一个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故事。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将领。
另外三位分别是白起、廉颇、王翦。
当年,李牧驻守于代郡、雁门郡,以防匈奴。
李牧优待兵士,严格训练,频繁侦察,但军令就一条:不许出战!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
这个免战牌一挂就是好几年。
由于李牧把所有人都收入了营垒,匈奴每次来袭都是无功而返。
就这样,李牧几年都不出战,不单匈奴受不了,就连他自己的士兵也受不了,最后赵王也不能接受,认为是李牧胆怯,于是就把他给撤了。
新将领一来就废弃了李牧坚壁清野的策略,改为对匈奴频频出击,结果败得多,胜得少,损失十分惨重。
在这种不得已下,赵王只好请李牧官复原职,但李牧称病不出。直到赵王答应不再干涉他的军事策略,李牧才答应复出。
等李牧回去后,又是一连几年不出战。
但其实,他并没有闲着,每天都在勤奋练兵。
就这样,经过了数年的经营,李牧有了一只兵精马壮、士气高涨的队伍。因为多年未曾出战,这些将士都卯足了劲,宁可不要赏赐也要与匈奴决一死战。
但此时,他们的对手,匈奴兵已经松懈许久了。
这正是李牧一直在等的决战时刻。
他精选了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五万人、善射的弓兵十万人。
然后,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引诱匈奴劫掠,而后假装战败,故意将几千人丢给匈奴。
获得小胜后,匈奴更加轻敌,于是单于(匈奴的头领)率领大批军队入侵。谁知却正好落入李牧的奇兵包围圈。最后,在这一仗里,李牧一举击破匈奴十万骑兵,单于落荒而逃。
而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匈奴再也没敢靠近过赵国的边境。
—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件事:
第一,李牧一直在等一个时机,在等匈奴士兵松懈了,以为他不会再打,且自己将士士气大振的时机。
第二,在李牧等待时机的时候,他并不是白白的等待,相反,他练兵抓得很紧,甚至比打仗还忙。
第三,每一次,李牧不出战,都是好几年的时间。
第四,李牧仅仅出战一次,就击破了匈奴十万骑兵,让匈奴十余年不敢再犯赵国边境,做到了兵家所说的“一战而定”。
隐于深林,英雄之旅
这是一个发生在92年前的真实故事。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暴跌,由此引发了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最开始是金融业的崩溃。
随后就引发了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停滞,公司破产,工厂倒闭,农场破产。
然后又导致了大批的工人失业,大批企业人员下岗,大批农产品滞销。
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还有工作,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保住现有的工作;如果已经失业,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找到一份能让自己饿不死的工作,撑过去。
然而,有人却不是。
他叫约瑟夫·坎贝尔,是一名美国人。在这场异常严重的经济危机中,他也没能找到工作。
原本,他可以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却因为觉得单一学科会让人变得平庸,于是拒绝了。
随后,他带着自己的妹妹和朋友,隐居到了森林里。
在森林里,他一待就是五年,这是五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钱的日子。
如果换作一般人,待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面对没有盼头的生活,与严重匮乏的物质,一定会有万念俱灰之感。
然而,坎贝尔却不一样。
他给自己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作息时间,他说:“在没有工作或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的时候,你要自己找到该做的事情。”
于是 ,每天早上他都8点起床,在8点到9点之间做早餐,整理房间。
9点开始读书三个小时。
到中午时,他通常会用一个小时吃午饭,然后继续看三个小时的书。
在接下来的四小时里,他会用其中三小时看书,然后用一个小时外出。
晚上11点到12点,他会用一个小时收拾,然后上床睡觉。
如此规律的日子一过就是5年,通过连续五年的阅读和思考,坎贝尔学习了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横跨了人类学、生物学、文学、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艺术史等多个领域,同时还搜集了各种文化下的不同神话传说。
在读了很多书、进行了很多次的对比研究后,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
所有神话背后都隐藏着同一个法则 - 所有英雄都要遵循3个阶段:启程、启蒙、回归,而这也是每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必须经历的人生三阶段。
在这次经济大萧条结束后,坎贝尔立刻就被莎拉劳伦斯学院聘为文学教授,开始了为期38年的教书生涯,同时也带着关于神话学的完整理论回归社会。
后来,坎贝尔写了好几本关于神话学的著作,其中多本书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美国《时代周刊》将其中一本《千面英雄》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本书之一。
好莱坞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在创作《星球大战》时也参照了坎贝尔的《千面英雄》。
坎贝尔不但拥有众多超级粉丝,包括作家、编剧、导演,他的书还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超越现实、摆脱困境的力量。
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他的母亲、《哈利波特》的作者 J.K.罗琳,以及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件事情:
第一,经济危机时期,在整个社会都处于极度焦虑、极度悲观的时候,坎贝尔却选择了退隐和等待。
第二,在坎贝尔退隐森林的时候,他并没有闲着,相反,他每天读书9小时,这一读就是5年。
第三,在这5年里,他发现了“英雄之旅”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神话学的完整理论。
第四,经济危机后,他立刻重出江湖,受到聘用,并出版了神话学的著作,声名鹊起,影响了世界上的很多人。
两种等待
春秋时,秦穆公问蹇叔:“我怎样才能称霸天下?”
蹇叔说:“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
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他的意思是:能够称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
贪心,会让你失去很多;忿怒,会让你容易有难;急躁,会让你摔跟头。
急躁,是一定会摔跟头的,反正,我摔过,而且摔得还相当狠。
相反,一边等待一边准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等待什么?
1)等待“机会窗口”的来临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话听来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却是极少。
其实,这句话蕴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机会不会一直都在;二是如果你能早早准备好,那就能抓住下一个到来的机会。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出现一些特别好的机会,可惜在出现之前,我们都无法预见它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内容,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将时间浪费在抱怨自己没机会上。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平时默默无闻,好像没做什么的人,就在某一天他忽然崛起了,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诧。
其实这没什么奇怪的,人家不过是把你浪费在抱怨上的时间拿去学习和成长了,于是看起来默默无闻,并无特别之处。
但是,在机会到来之时,他却能够抓住机会,释放能量,一发冲天、一战而定。你只看到了爆发的一瞬间,却没看到之前他日复一日的积累,所以你感到十分震惊。
乔布斯重回苹果后,他扭转了公司业绩下降的颓势。但在那之后的几年,他一直都处于一种蛰伏状态。
有人问乔布斯为什么没有动作?
乔布斯回答说,”我在等机会做下一件大事,现在时机不到。“
这就是等待“机会窗口”的来临。
所以,乘势而起、破局而出,关键是要赶对节奏。
在机会窗口出现时,要能够把所有资源都恰到好处地利用起来,及时出击、一举成功。
就像张一鸣在微博里说的:“姜子牙 81 岁才当上三军总司令,人家前 80 年就做两件事:好好学习和锻炼身体。”
2)等待形势发生变化
第二种等待是,等待形势发生变化。
李牧打仗,就是在等形势的变化。
等待匈奴兵从气势很足变到完全懈怠。
春秋战国的秦国名将王翦也是如此。
当时他领命征伐楚国,在他率军到达楚国后,就驻扎了下来,然后就关上了营门,并不出战,每天就在自己的军士中做日常训练和比赛。
因为他有很多兵,所以楚军没法来攻。
就这样天天驻扎在别人城门前,也不进攻,但把楚人扰得十分心慌。
最后,楚军熬不住了,开始频频调动。
楚军一调动,就露出了破绽,于是王翦就挥师出击,一举灭了楚国,就此完成了帮助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一步。
这就是等待形势的变化。
这里要注意的是,等待形势发生变化与等待机会窗口来临是有区别的:
等待形势变化,是在等待中主动促成或创造形势的变化。
等待机会窗口来临,是在等待中,坚持不懈的为“机会窗口”的到来做着充分的准备。
等待中让自己变强
李牧在等待的时候,练兵抓得很紧,甚至比打仗还忙。
约瑟夫·坎贝尔在等待时候,每天生活极度规律,学习、思考、创作。
成大事者,在等待的时候,都没有放下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那就是:一边等待、一边在不断准备中变得越来越强。
没有这点,等待就只能是空空的等待,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那么,到底应该准备什么?
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夯实自己的底层基石。
什么是“底层基石”?
对打仗的人来说,“底层基石”就是“道、天、地、将、法”。
也就是:政治是否清明、时机是否恰当、将帅是否有勇有谋、军法是否严明,而不是你是否有诡计奇兵。
对创业的人来说,“底层基石”就是一个企业的“感性、理性、人性、要性”。
感性上 -(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否清晰利他;理性上 - 是否科学明确;人性上 - 是否知人善用;要性上 - 是否过程与结果并重,而不是能不能抓住一个风口。
对个人来说,“底层基石”就是一个人的“思考力、学习力、自我认知力、自我觉知力”。
在头脑方面,你是否拥有好的思考力和学习力;在心灵方面,你是否拥有深入全面的自我认知力与清晰敏锐的自我觉知力。
对成大事者来说,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底层基石”工作的好坏,才是最终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所以,他们就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在了这些事情上,而不是对于未来目标能否实现的担忧、恐惧、急迫与焦虑上。这么一来,自然就会笃定很多,自然也就不会焦虑。
那么普通人呢?
正好相反,他们极度关注想要实现的那个结果,甚至在根本没有明确愿景、目标,没有拿出行动和努力的时候,就已经想着换车、换房、和财务自由的结果了。
可惜,人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当一个人过于关注最终结果时,他势必会忽视在“底层基石”上下功夫的投入与时间,于是这会陷入到“急于求成”的恶性循环中:
对想要获得结果的急迫感 - 焦虑感 - 难以投入到当下的“底层基石”中 – 更加焦虑、更加着急 – 更加没精力时间投入 - 更加难以成功。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千里路,就得有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的决心。
如果你能学会等待,并在等待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底层基石”,那么,未来有一天,你一定可以获得你想要的。
尼采说:“愈想向深处、光处升展,它的根就越要向地下、黑暗处伸入。”
拥有最长梯子的心灵,能往下走得最深。
高山在哪里?
高山起于海底。”
王阳明说:“立志用功,就像是种树。
开始的时候,生根发芽,还没有树干;等到有了树干,还没有树枝;有了树枝之后,才有树叶,然后有花,有果实。
在开始种树的时候,只管栽培灌溉,不要想那树枝的事,不要想那叶子的事,不要想那开花的事,不要想那结果的事。
空想有什么意义呢?
只要你不忘栽培灌溉,你还怕没有果实吗?”
黄峥说:“段永平在商业和人生给我的启示是,他说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用平常心来做事情会更好,平常人其实很难有平常心。
段永平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人。
他还教给我一个商业常识,就是价格一定会波动,但只要你的价值提升,最终价格会和价值接近。
这个常识让你安心于增加企业的内生价值,不要过度在意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
此外,段永平教我要胸无大志,做好当前就好。”
最后的话
1)学会等待。
学会在等待中,日复一日地夯实自己的“底层基石”。
2)学会创造形势或者学会抓住来到面前的“机会窗口”。
长此以往,你的焦虑就会越来越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与君共勉。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www.followme.com
Load F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