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

· Views 1,329

民以食为天

 

中央高层频频对粮食浪费敲警钟,倡导“节约粮食”,但不免还是出现了浪费现象。

 

在今天(29日),“安徽阜阳小学生倒掉营养餐”一事引起媒体关注。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

 

图片来自网上

 

 

我国农业虽然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粮食安全也有保证,但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可少,杜绝粮食浪费不可无作为。

 

目前中国分区域来看,北京、上海、山西等省市粮食自供率低,黑龙江、河南、山东粮食产量高。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北方五省,是如何保证中国人的粮食供应的?

 

一、

 

北方五省,中国粮仓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图片来自网上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五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的夏粮也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

 

从省份上来看,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河北、江苏、内蒙古、四川和湖南,位列全国产粮前十。

 

黑龙江、山东以及河南三省的粮食产量位居前三,是我国最大的三个粮食大省。

 

这三个大省,都是北方省份。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看2010年到2019年的变化,我们还能发现另外两个粮食重镇——吉林、内蒙古。

 

在这10年间,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内蒙古,分别增产1870万吨、1113万吨、854万吨、1087万吨和1308万吨。

 

这些实实在在的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五个产粮大省的自供率都超过了100%。

 

也就是说,它们生产粮食,除了自己吃,还大量供给全国其他地方。

 

仅是黑龙江一地,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8和1/3,相当于为全国每人每年提供100斤原粮。

 

所以,这五省当之无愧是中国的粮仓!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

图片来自网上

 

二、

南粮北运,北粮南运

 

提及鱼米之乡,我们最先想到的常常是南方。

 

唐宋时期,有谚语“苏常熟,天下足”。当时的江浙地区,被称为粮仓。

 

然而,到了宋元,江浙一带从种粮食转向了种植经济作物。当地的粮食本地居民都养不活,更别提全国了。

 

明代中期以后,又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粮仓从江浙地区转到了两湖地区。

 

无论是“苏常熟”还是“湖广熟”,中国粮仓都在南方,“南粮北运”供给格局长期存在。

 

那么,曾经的“南粮北运”今日为何变成了“北粮南运”?

 

现在来看,东北成为了中国粮仓,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简单地说,东北地大、土地肥沃,是天然的种粮宝地。

 

以黑龙江为例,土地条件位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古代,东北为何没有成为粮仓?

 

这是因为,当时条件不具备。

 

东北虽然地广土肥,但土地却是大面积的平原湿地。再加上天气寒冷,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在古代,一无机械设备,二无化肥农药,三无优良种苗,这就定死了东北粮食效率低,产量更低。

 

且不说养活全国,养活自己都困难。

 

东北做不了粮仓,这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成本问题。

 

技术问题不难解决,成本问题却太难了。

 

东北一度陷入了“死循环”:越没人种地,越不适合种地;越不适合种地,越没人种地。

 

直到国家队的到来。

 

1948年冬,第一批退伍军人共计10万人来到东北,拉开了开发北大荒的序幕。

 

一年一熟的东北为何是我国储备粮基地?

图片来自网上

 

让人印象深刻的员山水库,这个总面积1.2万亩,可储水75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10.29万亩的水库,是4000余名转业官兵,耗时6个月,用手挖出来的。

 

正是国家不计代价,不惜成本,让昔日蛮荒之地,变成今日的“北大仓”。开垦初期,北大荒年产粮只有0.048亿斤,1978年粮食总产突破50亿斤,1995年突破100亿斤,2005年突破200亿斤,2009年突破300亿斤,2011年突破400亿斤。

 

70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7411亿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060.2亿斤。

 

三、

 

东北的使命

 

东北的土地,为什么就必须要拿来种粮食呢?

 

《孟子》里讲到诸侯有三宝:“一曰地,二曰粮,三曰人。”

 

放在今天看,中国粮食安全,靠的是地(土地)、粮(科技)、人(农民)这三宝。先看土地。没有土地,当然就种不出粮食。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适于农耕的土地不多。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折合144亿亩,其中耕地只有18亿亩多一点。

 

中国粮食能够实现连年丰收、供给平稳,18亿亩红线是关键中的关键。

 

再看科技。像东北这样的产粮重镇,靠的就是农业现代化。东北最早使用现代化的机械,劳动生产率特别高,大部分土地用机械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育种到防灾,科技进步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7.5%,超过土地、资本及其他所有要素总和。

 

最后看农民。

 

中国粮食安全当然离不开勤劳而又能吃苦的农民。

 

虽然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趋势,不过,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农业生产依靠的还是人力。像南方的梯田,无法机械化,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

 

除了以上三个原因,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国家体制。

 

现在看,东北承担的一个重要分工,便是粮食生产。

 

正如全国两会期间,黑龙江代表团讨论最多的,除了东北振兴,便是粮食安全。

 

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是国家赋予东北的特殊使命。

 

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东北的发展必须兼顾粮食生产,甚至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一些牺牲。

 

还是说到18亿亩红线,从全国范围看,这个数字不能破。但具体到个别地区,还是有操作的空间,主要是采取调剂的方式。

 

比如广州,2004年到2013年,常用耕地就减少了1/4。像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承担发展经济的分工,自然享有优先调剂的“特权”。

 

但对东北这样的产粮重镇来说,改变每一寸耕地用途,都是一件大事。

 

农业生产整体上经济效益并不高。同样一块地,用来种水稻,还是用来开发房地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天壤之别。

 

全国人民的温饱,得益于东北。

 

中国光盘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参与。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