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曾101次想放弃交易,如今我成了那1%

· Views 1,460

​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偌大的市场中,竟然只有1%的交易员能实现长期盈利。你有没有想过,在只有少数赢家的市场中,多数交易者的状态是怎样的?

曾101次想放弃交易,如今我成了那1%

在金十发起的 “如果交易有段位,你是哪个段位?” 周话题讨论中,有数百位交易者积极评论,很多人对自己的定位都是“忐忑白银”(时亏时赚),甚至是“倔强青铜”(稳定亏损)。


一、多数交易者的现状


“倔强青铜”关键词:反指到自己都害怕

有交易者调侃: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一个小小的散户就可以彻底左右整个外汇市场,每当我一买多时,市场就下跌,一卖空它就涨回来。反手时,左右挨耳光,顺势时,横盘装孙子,逆势时,急拉打止损,如此反复……
为什么手握百亿资金的庄家们,几年来,就派人盯住我这几万块钱不放?这到底是为什么?”

幽默背后实则满是辛酸——长此以往,交易者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中,甚至对做单产生畏惧心理。

“最痛苦的是因为连续失败而产生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系统是不是没有持续盈利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交易,痛苦到不敢下单,连盘都不敢看,现在都还有一分畏惧。”

“忐忑白银”关键词:迷茫、瓶颈

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挺过“绝对反指”、连续亏损的阶段之后,交易者一般能开始做到有赢有亏,但此时遇到的很大问题是盈亏波动非常大,对于很多东西的理解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中。

交易者“征战”就分享道:

“有过大亏或爆仓的经历,知道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不能听信那些个评论。于是开始系统地学习,把能找到的相关书籍都看了,也学习了波浪理论、江恩的测市法则、混沌理论之类的,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个战胜市场的法宝。
也知道要顺势而为、亏损了要止损。可搞不清这个“势”是怎么确定的,止损设在什么地方才好。
试着将几个指标组合成系统,根据它们提供的信号开平仓。可它们经常相互冲突,搞不明白此时到底该相信哪个。
试着长线交易,可有时搞不清到底是回调还是要反转了。也试着就做日内短线好了,每天赚个三五百块钱,一年下来应该也不少了,可关键是经常今天赚了三百,明天却亏了五百,最终仍然是亏损的。觉得做期货真是太难了,实在不行的话,考虑是不是该放弃了。”

交易者“hari”也提到了自己经常遭遇大幅回撤的问题:

“从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一共盈利270%,其中十个月盈利,两个月亏损。一年的交易一直在忐忑不安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前两年的交易有时会遭遇巨大回撤,有一个月盈利330%的时候,也有一个月亏50%的时候,忙了一年还是基本保本。”

在看完大家的分享,回归自身,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吗?你也有同样的烦恼、纠结和困惑吗?如果没有,那恭喜你挺过来了;如果有,那也不必对自己失望,因为这个市场本就残酷。


二、撕开交易的残酷真相


你还记得,初入市场时,你抱着什么样的“壮志”吗?

“看见分分钟数万元进账,于是便想通过这条路快速实现自己人生的华丽转身。”

“只想着赚快钱,最好是一夜暴富的那种,然后立马登上人生巅峰。”

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下一个巴菲特(当时觉得他年化百分三十收益率弱爆了),看朋友辛苦工作都投以可怜的眼神,心里盘算着哪个跟我关系好以后我可以考虑拉他一把!”

……

但最终正如交易者“听雨”所说的:

“梦里的我从事外汇操盘手,是别人眼中充满自由又赚钱的一类人。但实际情况是:经常能维持温饱,偶尔欠债,时时关注着国际大事,预想着未来成为操盘大师,可又一如既往地亏损,不断的从亏损中总结教训然后继续亏损。”

市场用残忍打击的方式让交易者慢慢明白,交易并不能让人“一夜”暴富,“瞬间”到达人生巅峰。要暴富,要到达人生巅峰可以,但你必须要付出对等价值的东西——时间、精力、金钱、情感甚至泪水等等。

交易的真相是,它不是一场一夜暴富的美梦,而是需要付出很多才能有所收获的马拉松式的工作。要成功,交易者需要熬,而且是有质量的“熬”。成功的交易员往往会有几年在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但并不是在市场摸爬滚几年之后就总能成功。

交易者“金鳞” 就分享了自己的反思:

“扪心自问自己也是在投资领域折腾10多年了,自认为的操作系统和操作理念也趋于成熟,但盈利水平差强人意,70%的赢率都做不到。深入思考下,我觉得不是交易系统的问题,而是“熬”的质量上有问题——不认真。
往往都是在分析时草草了事,不复盘,不归纳;操盘时又匆匆忙忙,无根据,乱盲从。等到有大额亏损后又“事后诸葛亮”,才想起好好总结,过后这种状态又好不过三天,三天后整个人又放松警惕,松懈无比,然后等到下一个大额亏损又一机灵。唉!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交易变成了儿戏
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应该拥有很强的耐心和自控力,按照自己的“规章制度”死命执行下去,应该“熬”出水平,“熬”出态度,“熬”出质量来。”

交易者“可乐”更是详细描述自己一路熬过来的经历,并不轻松。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系毕业,毕业后就跟着一位前辈做职业交易,刚开始职业交易的头两年,专业训练,自己的感觉就是辛苦,每天工作差不多有14个小时,搭建交易模型,盯盘,复盘,分析公司情况,研究自己的股票池,优化股票模型,看书
资金量不大的时候短线交易频繁,从亏钱一直练到赚钱。后来资金上去了短线就变成得要影响股价,尤其小盘股。于是只能去搏杀中大盘,对手盘完全变化,需要新的模型,需要修心理学。
这两年多我从一个开朗的人变成了一个沉默的人,脑子里只有股票。接下去重新搭建模型遇到了瓶颈,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始终无法做好,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年,中间没有大亏过,得益于之前良好的止损习惯。有时忍不住,分点小资金搏杀短线,赚点快钱,为的就是维持盘感,增强信心。这个过程极其痛苦,因为需要否定自己。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读完了很多金融的基础课程,学了新的编程语言,每天工作12个小时,终于大体上完成了新的模型。运气加时间点非常好,接下去三年自己的资金继续做上去,还带上了几个死党。
随后的确赚了很多,得益于良好的资金管理以及分红制度,2015股灾时,都是利润在暴跌,本金早就拿出来了,分红也远远大于本金。股灾3.0结束时对我影响不大。这六年多时间里,前三年太痛苦无数次怀疑自己,但是都熬过来了。后三年心态有点膨胀,随着岁数的增大,对那三年也不满意。2016开始就不以股票为生了,重新找了工作,上班。但是炒股还是我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熬过了最难受的时光,关键难受的时候没有人能帮你,都要靠自己走过去。等到赚钱亏钱都麻木的时候,就是走出来了。翻倍不会开心,止损不会心疼,这就是自律。以交易为生的人一定无比的自信,自律,但是可能没有灵魂。”

而且,在成功熬过痛苦时光、拥有原先梦寐以求的财富之后的生活,也并非全是快乐,终究有所缺失。交易者“五道杠”说他从2005年开始接触交易,2017正式开始全职交易,而下面是他全职交易生活的感受:

“明显的就有孤独感,不像在专业机构中以交易为生的人那样,作为草根职业交易者,家就是每天生活的全部。一台电脑、一杯茶,听着音乐,这就是每天的工作状态。一年365天,除了双休日和每年的1月1日可以休息之外,剩下的日子极其规律,足以让自己觉得单调无聊。
当形成机械式系统之后,剔除了情绪影响的交易更加显得乏味。孤独是以交易为生带来的最大产物,而能在孤独中让自己快乐,是每一个以交易为生的人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关于自由,交易员确实可以获得时间和工作形式上的自由,不必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必看别人的脸色、不用陪着笑脸参加无意义的酒局。更幸运的还能实现财富自由。但要知道,任何一种“自由”不可能来自不劳而获。没有之前的严格自律、没有之前的压力重重、没有之前的辛勤努力,是得不到这些自由的。
现在的我虽然可以过说走就走,诗和远方的日子。但是我知道这些只是交易之余的调剂品,而以交易为生的选择将继续以纪律、压力、单调、责任和独孤陪伴我走完以后的大部分人生之路。



三、交易者,你准备好了吗?#交易平台##投资高手##外汇局#

之所以描述交易的“难”,并不是为了恐吓大家,只是想把真相摆在各位面前,让大家能够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

很多人在亏损后信心受挫想要离场,但又不甘心已经交出去的“学费”,不想过去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终成了空;想要坚持,但又害怕自己怎么努力都成不了那些少数赢家,等不到“拨开云雾见天日”那一天。

在这条路上,放弃的痛苦是一时的,坚持则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在洞悉交易的残酷真相之后,你还选择坚持吗?

如果你还在坚持,有任何有关于外汇方面的问题,欢迎咨询小编:18032870157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少之又少
多总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