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条件向公民发放现金在荷兰、加拿大、法国等福利较高的国家已有探索和实践。今年6月,瑞士甚至就是否为全国公民提供基本收入进行公投。然而有些意外的是,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1/3人口在贫苦线以下的印度也在研究“全民发钱”。该计划甚至于2011年至2013年在印度试验过。
当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印度妇女自我就业协会在印度中央邦的两个村落进行试点。被调研村落的每个成年人每月获得200卢比现金额外收入,每个儿童获得100卢比并由其监护人代领。此政策执行3个月后改为通过银行系统发放,金额提升至每人每月300卢比至500卢比。在另一个少数民族村落中,全民发放的起始金额略高,成年人300卢比每月。经过两年研究,扶贫专家发现获得额外资助的村民们并没有把钱更多地花在消遣娱乐及减少工作上,相反,他们更有计划地把钱花在房屋修缮、技能培训等发展性需求中。
研究结果2013年发布后,立即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舆论界纷纷探讨此方案在印度推广的可能性。支持者坚信此举首先做到了社会公平,这在有相当民主基础的印度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该方案极大程度地解决了由于扶贫对象界限不清所带来的发放混乱以及由此造成的腐败。反对人士认为,“全民发钱”是对国家经费的巨大浪费,有专家称要想通过发钱来使全民跨越贫困线就得每年多支出11%的GDP。印度现有的扶贫体系已经消耗了GDP的4.2%。
围绕“全民发钱”,印度国会不乏议员提议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既然印度从民间到政府大多看好“全民发钱”,那为何该政策一直没有推行?印度妇女与社会保障协会理事莫兰得拉女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预算不足以及相关服务体系不健全是阻碍印度“全民发钱”的主要障碍。莫兰得拉认为,实验项目的成功更多依赖于项目组人员的专业性与实际上起到的监督作用,它使得发放资金更为精准,使用途径和效果也得到有效反馈。而实际上印度更广大地区缺少最基本的社会及金融服务体系,这是印度各项扶贫政策不得不靠基层机构乃至部族首领来落实的原因,这其中难免涉及新的腐败问题,而由“全民发钱”引发的通货膨胀以及人员流动性不足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印度理工学院教授贾延·托马斯分析称,与西方社会的“全民福利”有所不同,该政策在印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扶贫,而基于这一目的是采取“精准”政策还是“普世”政策,一直没有定论。他认为,在印度这种贫富差距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扶贫项目上提高效率往往比兼顾公平更值得提倡。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www.followme.com
Load F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