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当下传统武术,需要摘掉“表演体操”的帽子吗?

· Views 124
近年来不止一位传统武术家在公开赛场上,被学习格斗搏击术的运动员揍得毫无还手之力。人们对这样的事件,似乎已司空见惯。当下传统武术,需要摘掉“表演体操”的帽子吗?

去年5月18日,“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马保国被民间格斗爱好者一击倒地

然而,许多人仍然对传统武术很有信心,不论在知乎上还是在微博上,围绕着“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这个问题,屡屡见人们从新的角度给予解释。
传统武术赛事,实质就是“体操比赛”
提到传统武术,人们容易联想到公园里的太极拳队,或是电影里武林高手们以命相搏的华丽镜头。但现实中最正宗的传统武术,可能只有在高等级武术赛事中能够看到。
目前世界范围内只较量传统武术的最高级别赛事,是由国际奥委会认证、民政部登记的民间组织国际武术联合会举办的“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World Kungfu Championships)”。
该项赛事,往届都在中国境内举办。最近的一届在2019年6月,于四川峨眉山成功举办,赛事共设立了80多个比武门类,境内选手达6000余人。当下传统武术,需要摘掉“表演体操”的帽子吗?从参加者报名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今传统武术中,哪些项目较为热门:太极拳与太极剑,无疑是参与者最多的两个门类。但其他五花八门,听上去像是在武侠小说里才存在的拳种,乃至各类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也可以在该锦标赛上看得到。
然而,如果你作为一名观众,去现场观看这样的比赛。你无法看到武术家们实战搏斗,你能看到的,会是近似于体操比赛一样的武术表演。
按照比赛章程,所有的比赛基本都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演示一种拳术或器械套路,裁判根据其动作是否符合标准的程度来进行打分,这种评判流程,与体操比赛十分相似。当下传统武术,需要摘掉“表演体操”的帽子吗?

武术评分裁判的扣分依据之一 / 图片来源:国际武联《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这80多个比武门类中,有一个听上去最有对抗性的项目,叫做“武术对练”。然而,对练双方也就是相互配合,表演出一套流程。这个赛事中,没有任何项目具有真正的对抗性。当下传统武术,需要摘掉“表演体操”的帽子吗?

就是作为比赛的武术对练,也是遵循着一定的套路 / 图片来源:2019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

从该赛事参加者来源和身份上来看,6000多名参加者,大部分都来自于各地参加武术协会的武术爱好者。还有成规模的一部分选手,来自各大中小学校。
或许因为这个赛事,给自己的定位是“集中展示传统武术魅力的重要国际窗口,促进传统武术的国际交流与发展,增强武术的国际影响力”。所以,6000多名参赛者们只要不弃权,近半都能获得一个三等奖,另外还有接近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的参赛者,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一等奖。
传统武术家的履历,决定了大多数人不能打
作为传统武术的考察工具和指挥棒的国际性赛事,似乎只希望练武者“参加第一、比赛第二”。大部分人都能拿奖,且不强调武术中的对抗环节。
这样体系下磨炼出来的武者们,“不能打”或许才符合常理。
在第三方网站“中国武术名家人才数据库”里,澎湃新闻记者发现了经其网站编辑审核过的100多位传统武术家的履历。从这些履历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共性:现今的传统武术家们,功夫招式上承祖业者、汇集百家之奇者比比皆是。可论及武术成就,许多武术家们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武功高强,能够用绝招比武打倒多少人。他们的成就,绕不开上文所述的传统武术赛事。当下传统武术,需要摘掉“表演体操”的帽子吗?举一例来说,我们在一位武术家的习武经历里,看到了极为贴合大众对传统武术想象的一面:
“1978年秋的一天,李彦成上山割草,在深山里遇到了一鹤发童颜的老者,通过攀谈,他得知老先生自幼随父练八卦掌、洪拳等,功力深厚,是一位深谙武术之道的前辈。为得到高人指点,李彦成多次带着礼物上山拜访这位老者,并拜其为师。在10多年的习武生涯中,李彦成慢慢感到太极拳是博采众长、集众家武术之精髓的武术门类。”
然而画风一转,谈及他的武术成就时。他个人在哪些比赛中拿过什么奖项,才是重点中的重点:
“2007年3月,在驻马店市举办的‘第二届驻马店中老年太极拳’大赛中荣获第一名,6月在省武协举办的‘河南省武协杯’传统武术交流大会陈式太极拳、剑第三名,同年8月携弟子李政在‘中国石嘴山第二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上,分别夺取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传统套路、太极剑等项目三金一银一铜奖牌。”
一方面,武术名家会用“传统”、“江湖”的经历,贴合大众对传统武术的想象,让人们觉得“他们一定很能打”。另一方面,他们证明自己的舞台,仅限于武术套路比赛,而非技击搏斗比赛上。这种现象,或许是当下传统武术界的核心矛盾之一。
数据显示,这些武术名家大部分的头衔,都是教练、赛事裁判、中国武术某段等。这些传统武术家的头衔,与他们参加这些套路比赛的结果密不可分。这说明,在武术段位制与套路比赛的指挥棒下,武术家们深度地嵌入了这个武术体系之中。这个体系,从源头决定了传统武术家的实战功夫,并没有被检验过。
在中国,“洋武术”机构数量增长快于传统武术
世界级别的传统武术比赛,赛事包罗了80多类武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日一个普通人,如果他想要在北上广深四个大城市,找一家教传统武术的武馆学武术,他的选择基本上只能是学太极拳或者咏春拳两项。那些在比赛中出现的各类其他招数,根本没有地方传授。
21世纪的前20年,相较于传统武术,以跆拳道为首的舶来武术,却显得更为风光。从全国层面上看,20年来,以跆拳道为代表的舶来武术,相关机构(企业、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等)的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与传统武术相关的机构。当下传统武术,需要摘掉“表演体操”的帽子吗?使用大众点评,查询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经营武术培训相关商家的情况,能发现教授跆拳道、泰拳、日本传统武术等种类的武馆,在数量、评论量和评分情况上,总体比教授太极和咏春的武馆高很多。作为普通用户,如果使用大众点评的搜索引擎,以人气度排序武术场馆先后显示顺序,来查找武馆,教授传统武术的武馆,往往被放在页面非常后面的部分显示。当下传统武术,需要摘掉“表演体操”的帽子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华中师范大学的杨建营教授,在其论文《中华传统武术技艺困境突破的具体方略探析》中,给出了直接的答案,他认为:
“再以源于韩国的跆拳道为例,这种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的新型对抗运动,早已占领了中国各大中城市的青少年培训市场,并把中华武术踹出都市时尚,北京还曾出现了‘学习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的广告语。正因为这些对抗类运动以精神教育为立足点,在现代转型过程中,以文明安全为第一要务,并采用了‘对抗 + 礼仪’的模式,所以才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大众和专家,怎样看待传统武术?
杨建营认为,对于中华武术的发展,应该是立足于最本源的技击,还是立足于衍生的健身养身、艺术审美等,一直是当今武术界模糊不清的问题。当下传统武术,需要摘掉“表演体操”的帽子吗?他在论文里大声疾呼,认为传统武术一定要拥抱真实对抗。然而在近年来,针对传统武术向何处发展,舆论场上也存在许多不一样的看法。不少人认为,练武就纯粹是一种体育锻炼,目的是为了保持健康。许多传统武术名家也在自我履历中,认为“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武却不注重锻炼身体素质,年纪大了身体仍然会很快衰老)。
正如同之前的马保国事件一般,舆论场上的声音,大多数反馈都对马保国的举动持负面看法。但也有部分网民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位69岁的老人,在演武场上受到如此重击,但恢复起来却极为迅速,这是大部分老年人都做不到的。他们认为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证明马保国练武是有功用的。
近几年,发生过许多搏击运动员和传统武术家私下约架的事件,而中国武术协会对此做出过声明,认为“不能以打假的名义进行有违武德、涉嫌违法的约架行为,更不能好勇斗狠、恶意炒作”。从中国武术协会对该类事件的声明中,也能够看到官方,对传统武术是否要全面拥抱技击问题上的一些态度。毕竟当下,私下打架的结局是“打输住院,打赢坐牢”。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