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每经专访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十四五”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应尽快建立跨区域规划协调机制

· Views 20

每经专访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十四五”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应尽快建立跨区域规划协调机制

04:3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十四五”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应尽快建立跨区域规划协调机制

每经记者 朱玫洁 每经编辑 杨欢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中国西部正式启动建设新增长极。

如今时隔一年,站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当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下一个五年,又将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就此,《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

从直接招商引资到“服务”招商引资

NBD:对于成渝双城都市圈而言,当下经济发展是否到了政府要转变职能的阶段?

陆铭:如果政府的角色、职责仍然是招商引资的功能,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变,产业上的同质化竞争就很难化解。比如说两个地方政府坐下来谈分工,最后的结果是没人愿意分工的,你要汽车我也要汽车,你要旅游我也要旅游,你要文化我也要文化。

我认为现在这个事情的解决要结合政府功能的转变。所谓这种功能转变是什么?就是政府更多从直接招商引资,变成创造招商引资的条件和改善营商环境。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两地政府从竞争走向合作。当成渝合作考虑的对象不是两城之间竞争,而是在国内对标先进,找发展差距,这时就该抱团取暖,在构建双城经常圈过程中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比如说在长三角内部,一座城市想要举办区域性或是全国性的论坛展会,在一体化的基础上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如果到了西部,成都和重庆各办各的就很难,是不是可以搞一个比如说西部论坛或展会,两个一起做,或者今年放成都,明年放重庆。我觉得当政府去做这些服务于招商引资,而不是做直接招商引资的工作时,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站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层面,一方面面向全球化,一方面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让两个城市走向所谓的“双城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模式,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事情越早提出越好。往后,坦率讲长三角现在都在讲一体化了,上海都要打破与其他地方的边界了,如果重庆和成都这一波赶不上的话,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NBD:成都和重庆发展阶段类似,甚至支柱产业有重叠的部分,如何理解这两座城市的竞争与合作?

陆铭:就产业链和工业集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产业集群里面,龙头企业非常重要的。如果现在有两家龙头企业,一家选在重庆,一家选在成都,然后各自让自己配套的企业在周围集聚,我觉得没问题。西部有两个制造汽车的城市没有问题,但如果只有一家企业做汽车,必须要在重庆和成都选一个的话,比较良性的状态,就是其中一个城市专门做汽车,另外一个就做别的,分工自然形成,而这个过程其实是企业主导,像上海嘉定有一汽大众,而临港来了特斯拉。临港的特斯拉带来了很多上游的配套企业,所以上海就是半径100公里不到的范围之内,有两个汽车生产中心,这不就跟重庆和成都的关系是差不多的吗?

但是这个事情基本上是市场主导的,政府的作用只是在特斯拉落地的时候,因为青浦的土地管制比较紧,而临港新城土地管制相对较松且接近于港口,特斯拉要面向出口,一谈就到那落地了。这才叫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但如果说现在有一汽、上汽和特斯拉同时在选址,然后各区政府再去抢,你抢特斯拉我抢上汽,那就不一定了,这两家企业要待在一起还是分开,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政府不能硬来。

原来传统的模式我们都知道,所谓熟悉的配方,你免税我也免税,你补贴我补贴,这其实是双输的格局。发展的思维方式要转变,政府让企业更多的在选址方面有自己的灵活性,反而有助于形成双城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分工。

成渝两地也有各自的特点——重庆更加带有重化工业的发展结构,成都这方面相对弱一点。但反过来讲,成都的大学资源,包括一些文体产业,比如说动漫、文创等方面比较有作为的。

所以我想今天的产业格局,从一个角度来讲是存在重合的现象。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真的稍微放手市场一点,其实可能未来就会走向分工。如果今天不放手,反而就会导致恶性竞争的情况。

所以我的意见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一起去做,比如说成渝在招商引资过程当中有统一的税收,在土地方面有统一的规划,还有交通基建等内外联通做好,其他的事情我觉得稍微放松,反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两翼不振”是经济发展的传统理解

NBD:坊间常说的成瀹存在“一城独大”的现象,这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被改善吗?

陆铭:在中国对于城市的理解,都还没有讲明白。成都,还有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是个行政管辖范围,但它其实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都市圈,中心城区当人口增长容纳不下时,就开始带动周边郊区和邻近中小城市的发展,然后成为一个都市圈。

在国际上,大城市发展成都市圈是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是中心城区带动其他中小城市发展的模式。而到了中国,这些地方都被界定在一个地级市或直辖市范围之内,所以看起来“一城独大”,但其实它是很多个城市的组合。就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问题,成都自己要长大,重庆自己也要长大,进而带动周边发展。

但是成都、重庆这两个地方地理上非常临近,应该说是“又不够近,又不够远”。如果再远一点,比如成都和西安,也就没有双城经济圈的问题了。如果再近一点,比如就三五十公里,那就连成一片了。

那么怎么办?就是增强连通性,来促进它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然后逐渐在双城经济圈里面形成两个共同重要的双城格局,但是相互又有分工和协调的发展机制,像最近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注意到,比如说成渝之间有更多的协调,比如规划上的相互沟通。

NBD:在成渝和周边城市的关系中,还有常说“双核独大,两翼不振”,如何理解?

陆铭:其实双城经济圈所形成的双核很强,人口和产业密度呈现梯度下降是非常正常的。所谓“两翼不振”,本身反映的是我们对于经济发展的传统理解。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集中在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区,制造业在哪里,人口就往那里集中。这时,所谓两翼的“振”靠什么?我一直在强调要看人均,(重庆成都之外的人少了以后)这个地方慢慢搞农业变成大农场,或者搞旅游,产值上升人口又少,人均就提高了。

中心城区集中制造和服务业,外围就可以提供旅游等休闲产业,中心城区的人累了,到周边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去休闲,还可以承担一些会展、居住等等产业。但是不要把工业园造的每个地方都是,所以“两翼不振”这概念本身就需要去检讨,这是传统的最大化本地经济规模的思维方式。未来,不同的地区应更注重人均差距的缩小,而不是总量差距。

NBD:总结一下,您认为“十四五”期间,成渝双城经济圈最应该去着力解决的东西是什么?

陆铭:第一个,就是硬件,应该要再进一步加强连通性。我最近在看一个车流数据,放在全国比较,成渝间的车流往来不是很多,所以要进一步加强连通性,从人流、物流、车流、信息流增强。第二个,我觉得软件上要建一个跨地域的规划和协调机制。如果只是普通的联席会议的话是不够的。要非常清楚地落实到很具体的问题。比如成渝未来会承载多少人口?要有多少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两个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怎么建、每个城市单体内部的地铁怎么建等。

最后,人口流动能不能做到?别的先不说,成都和重庆间应户籍互认。比如我在成都要去重庆投资,孩子上学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做到了,才叫真正的双城经济圈。如果等到别人都一体化了,你维持原样,差距就拉开了。珠三角(特别是广州)已在探索城市群内落户异地累计年限互认了,别人在制度上走一步,你要走两步,你比他还超前,才可以缩小差距,否则只会差距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冉笑宇)
文末彩蛋:打开APP阅读文章,文末领取22元红包 未完待续,继续看

网站仅显示部分内容,请前往和讯APP阅读全文

确认 取消

每经专访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十四五”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应尽快建立跨区域规划协调机制

每经记者 朱玫洁 每经编辑 杨欢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中国西部正式启动建设新增长极。

如今时隔一年,站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当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下一个五年,又将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就此,《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

从直接招商引资到“服务”招商引资

NBD:对于成渝双城都市圈而言,当下经济发展是否到了政府要转变职能的阶段?

陆铭:如果政府的角色、职责仍然是招商引资的功能,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变,产业上的同质化竞争就很难化解。比如说两个地方政府坐下来谈分工,最后的结果是没人愿意分工的,你要汽车我也要汽车,你要旅游我也要旅游,你要文化我也要文化。

我认为现在这个事情的解决要结合政府功能的转变。所谓这种功能转变是什么?就是政府更多从直接招商引资,变成创造招商引资的条件和改善营商环境。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两地政府从竞争走向合作。当成渝合作考虑的对象不是两城之间竞争,而是在国内对标先进,找发展差距,这时就该抱团取暖,在构建双城经常圈过程中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比如说在长三角内部,一座城市想要举办区域性或是全国性的论坛展会,在一体化的基础上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如果到了西部,成都和重庆各办各的就很难,是不是可以搞一个比如说西部论坛或展会,两个一起做,或者今年放成都,明年放重庆。我觉得当政府去做这些服务于招商引资,而不是做直接招商引资的工作时,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站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层面,一方面面向全球化,一方面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让两个城市走向所谓的“双城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模式,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事情越早提出越好。往后,坦率讲长三角现在都在讲一体化了,上海都要打破与其他地方的边界了,如果重庆和成都这一波赶不上的话,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NBD:成都和重庆发展阶段类似,甚至支柱产业有重叠的部分,如何理解这两座城市的竞争与合作?

陆铭:就产业链和工业集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产业集群里面,龙头企业非常重要的。如果现在有两家龙头企业,一家选在重庆,一家选在成都,然后各自让自己配套的企业在周围集聚,我觉得没问题。西部有两个制造汽车的城市没有问题,但如果只有一家企业做汽车,必须要在重庆和成都选一个的话,比较良性的状态,就是其中一个城市专门做汽车,另外一个就做别的,分工自然形成,而这个过程其实是企业主导,像上海嘉定有一汽大众,而临港来了特斯拉。临港的特斯拉带来了很多上游的配套企业,所以上海就是半径100公里不到的范围之内,有两个汽车生产中心,这不就跟重庆和成都的关系是差不多的吗?

但是这个事情基本上是市场主导的,政府的作用只是在特斯拉落地的时候,因为青浦的土地管制比较紧,而临港新城土地管制相对较松且接近于港口,特斯拉要面向出口,一谈就到那落地了。这才叫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但如果说现在有一汽、上汽和特斯拉同时在选址,然后各区政府再去抢,你抢特斯拉我抢上汽,那就不一定了,这两家企业要待在一起还是分开,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政府不能硬来。

原来传统的模式我们都知道,所谓熟悉的配方,你免税我也免税,你补贴我补贴,这其实是双输的格局。发展的思维方式要转变,政府让企业更多的在选址方面有自己的灵活性,反而有助于形成双城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分工。

成渝两地也有各自的特点——重庆更加带有重化工业的发展结构,成都这方面相对弱一点。但反过来讲,成都的大学资源,包括一些文体产业,比如说动漫、文创等方面比较有作为的。

所以我想今天的产业格局,从一个角度来讲是存在重合的现象。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真的稍微放手市场一点,其实可能未来就会走向分工。如果今天不放手,反而就会导致恶性竞争的情况。

所以我的意见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一起去做,比如说成渝在招商引资过程当中有统一的税收,在土地方面有统一的规划,还有交通基建等内外联通做好,其他的事情我觉得稍微放松,反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两翼不振”是经济发展的传统理解

NBD:坊间常说的成瀹存在“一城独大”的现象,这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被改善吗?

陆铭:在中国对于城市的理解,都还没有讲明白。成都,还有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是个行政管辖范围,但它其实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都市圈,中心城区当人口增长容纳不下时,就开始带动周边郊区和邻近中小城市的发展,然后成为一个都市圈。

在国际上,大城市发展成都市圈是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是中心城区带动其他中小城市发展的模式。而到了中国,这些地方都被界定在一个地级市或直辖市范围之内,所以看起来“一城独大”,但其实它是很多个城市的组合。就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问题,成都自己要长大,重庆自己也要长大,进而带动周边发展。

但是成都、重庆这两个地方地理上非常临近,应该说是“又不够近,又不够远”。如果再远一点,比如成都和西安,也就没有双城经济圈的问题了。如果再近一点,比如就三五十公里,那就连成一片了。

那么怎么办?就是增强连通性,来促进它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然后逐渐在双城经济圈里面形成两个共同重要的双城格局,但是相互又有分工和协调的发展机制,像最近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注意到,比如说成渝之间有更多的协调,比如规划上的相互沟通。

NBD:在成渝和周边城市的关系中,还有常说“双核独大,两翼不振”,如何理解?

陆铭:其实双城经济圈所形成的双核很强,人口和产业密度呈现梯度下降是非常正常的。所谓“两翼不振”,本身反映的是我们对于经济发展的传统理解。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集中在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区,制造业在哪里,人口就往那里集中。这时,所谓两翼的“振”靠什么?我一直在强调要看人均,(重庆成都之外的人少了以后)这个地方慢慢搞农业变成大农场,或者搞旅游,产值上升人口又少,人均就提高了。

中心城区集中制造和服务业,外围就可以提供旅游等休闲产业,中心城区的人累了,到周边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去休闲,还可以承担一些会展、居住等等产业。但是不要把工业园造的每个地方都是,所以“两翼不振”这概念本身就需要去检讨,这是传统的最大化本地经济规模的思维方式。未来,不同的地区应更注重人均差距的缩小,而不是总量差距。

NBD:总结一下,您认为“十四五”期间,成渝双城经济圈最应该去着力解决的东西是什么?

陆铭:第一个,就是硬件,应该要再进一步加强连通性。我最近在看一个车流数据,放在全国比较,成渝间的车流往来不是很多,所以要进一步加强连通性,从人流、物流、车流、信息流增强。第二个,我觉得软件上要建一个跨地域的规划和协调机制。如果只是普通的联席会议的话是不够的。要非常清楚地落实到很具体的问题。比如成渝未来会承载多少人口?要有多少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两个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怎么建、每个城市单体内部的地铁怎么建等。

最后,人口流动能不能做到?别的先不说,成都和重庆间应户籍互认。比如我在成都要去重庆投资,孩子上学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做到了,才叫真正的双城经济圈。如果等到别人都一体化了,你维持原样,差距就拉开了。珠三角(特别是广州)已在探索城市群内落户异地累计年限互认了,别人在制度上走一步,你要走两步,你比他还超前,才可以缩小差距,否则只会差距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冉笑宇)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