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Lionheart万汇:通胀上升到底谁最受益?

· Views 392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去年在利率决议会议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由于现在通胀率一直达不到2%的目标,我们打算让通胀率在一段时间适度高于2%,使长期通胀均值达到2%,长期通胀预期仍锚定在2%的水平。”

但是在过去的利率决议后,没有记者提问鲍威尔“公众承受更高的物价对他们自己有何益处?”或者“通胀到底造福所有人还是少数人?”这种问题。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人思考过美联储平均通胀目标的效用呢?


Lionheart万汇:通胀上升到底谁最受益?

美联储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其使命是让美国社会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保持物价稳定,使长期利率处于适度的范围。

物价稳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稳定不等于物价固定不变,只要物价上涨的幅度在可容忍范围内,即可视之为物价稳定。有两位美联储经济学家在2006年的一篇论文中引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话写道:

“格林斯潘证实,实现最大可持续产出增长率的通货膨胀率为零。”

既然美联储要实现的使命不等同于通胀上升,为什么美联储还是想要提高通胀率呢?

归根结底在于美国激增的债务。

债务占美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如果这些债务大部分是用于生产目的,就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最终还是能过收回成本。但是,美国近年来的生产力、GDP、企业营收和工资增长却逐渐放缓,证明了其实很大一部分债务都被用作了非生产性用途。

非生产性债务只能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活动,因此,在经济增长不理想的情况下,美联储倾向于依赖债务增长支持美国经济。不过这种逻辑是有缺陷的,缺陷在于,它没有产生足够的收入来偿还未来的债务,因此会拖累未来的经济增长,并需要更多的债务来保持经济运

Lionheart万汇:通胀上升到底谁最受益?

由于债务增长远快于偿债能力,美国有三种选择来解决这个问题。

1.货币紧缩
2.债务违约
3.通货膨胀

美联储避开了前两个选项。首先,紧缩政策将会抑制经济增长,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大概不会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其次,债务违约会破坏金融市场,也对经济造成了损坏。

Lionheart万汇:通胀上升到底谁最受益?

那么,剩下选择的就只能是通货膨胀了。确实,通胀上升降低了债务的实际价值,提高了名义工资、利润和税收,减轻了政府偿债的负担。

但是这样一来美联储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他们希望经济活动短期内恢复强劲,资产价格上升,而在当前环境下,只能通过增加债务和杠杆来实现上述目标。那么为了使现有的和额外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美联储就必须降低利率。

在名义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就成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工具。他们希望通过量化宽松和近期与财政部合作的贷款计划来产生通胀。下面的图表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规模与美国GDP的百分比,美联储为延续债务计划可以说是付出了巨大努力。

Lionheart万汇:通胀上升到底谁最受益?

美联储不仅使债务问题永久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政策的收益和成本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在一个以债务为基础的经济体中,GDP的增长取决于信贷的增长,而美联储维持稳定通胀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信贷增长。信贷增长有利于那些有抵押借款、使用杠杆和投资的人,说直白点就是富人从中受益。而中产阶级会更多地把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投资,这样就越容易受困于通胀。

过去几年不断增长的经济和社会裂痕才刚刚开始。每一美元的量化宽松和降息基点都会加剧货币政策的不平等。但如果债务计划被按下停止键的话,美国经济恐怕崩溃得更快。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