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预增40%,但仍需警惕芯片短缺

avatar
· Views 53
本文章已收录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

2020年汽车产销的收官数据已经出炉。1月13日下午,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产销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下降2.0%和1.9%。与2019年相比,分别收窄5.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汽车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是汽车产业总体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总体来看,汽车行业表现大大好于预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的支持,二是行业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三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强劲恢复。

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国车市成为了全球车市最先复苏的板块,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从各月汽车产销情况来看,全年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一季度汽车产销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但是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扼制,从4月开始汽车市场逐步恢复,月度销量同比持续保持增长,截至12月,汽车产销已连续9个月呈现增长。

其中,乘用车板块出现小幅度下滑,商用车、新能源汽车板块成为拉动整体汽车销量的推动力。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板块,不管是汽车销量还是车企股价表现,都成为2020年难以忽视的一抹亮色。基于当前发展态势的判断,中汽协预测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将大幅增长40%,整体汽车市场也将趋于乐观。

商用车年度销售创历史新高

乘用车成为2020年汽车产业下滑的板块。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99.4万辆和2017.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5%和6%,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2.7和3.6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占汽车产销比重达到79.3%和79.7%,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3.7和3.5个百分点。

“2020年全年乘用车的下降幅度是好于预期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称,2020年中国车市呈现“V型”反转态势。这首先是宏观经济和出口市场超预期的回暖稳定了消费信心;其次是2019年部分地区7月“国六”实施后导致的车市低基数的特殊因素促进;三是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车零售的超强回暖态势明显,推动车市走强。

具体来看,乘用车四大车型只有SUV产销实现了微增长。其中,轿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0%和9.9%;SUV产销同比分别增长0.1%和0.7%,SUV年度产销规模首次超过轿车;MPV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6.8%和23.8%;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7%和2.9%。

然而,商用车全年产销呈现大幅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3.1万辆和513.3万辆,首超500万辆,创历史新高,商用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8.7%。

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预增40%,但仍需警惕芯片短缺

图片来自36氪

 

分车型产销情况看,货车是支撑商用车增长的主要车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477.8万辆和46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9%和21.7%;客车产销分别完成45.3万辆和4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5.6%。

从细分车型产销情况来看,货车是支撑商用车持续高增长的主要车型,其中重型、轻型货车增长贡献明显。客车产销仅在3个月份呈现增长,其余月份均呈现下降。

此前,陈士华在接受出行一客采访时分析认为:“2020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环保法规的政策要求,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柴油货车,推广天然气货车都促进了重型卡车的更新。各地对排放不达标的老旧货车提前淘汰给予奖励补贴政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市场回暖,激发了工业企业的购车需求。”

然而,在高歌猛进的销量数字背后,隐忧已经显现。中汽协方面预测,这样的高增长不会成为常态,2021年商用车销量将同比下滑10%左右。“虽然物流的发展以及新基建的投资等是拉动商用车销量增长的因素,但是老旧车淘汰等一些因素带来的大部分效应体现在了2020年,因此2021年商用车销量会出现下滑。” 中汽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称。

从各月产销情况来看,商用车从4月开始率先恢复增长,且增速迅猛,连续9个月刷新当月历史产销纪录,并于6月创下历史新高。乘用车在今年前4个月月度产销同比呈现下降的态势,从5月开始,乘用车产销才开始保持增长,其对汽车产销的增长贡献度持续扩大。9月,乘用车增长贡献度开始超过商用车,这反映出消费需求在逐步恢复,并且乘用车作为占市场份额4/5的车型,开始成为主要拉动汽车市场增长的因素。

整体来看,2020年汽车销售两极分化明显,“马太效应”显现。2020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2264.4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5%。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与上年相比,长安销量呈较快增长,一汽、长城和华晨增速略低,其他企业呈一定下降。

中汽协方面预测,2021年汽车产销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其中,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

但是中汽协方面提醒,汽车芯片的供应短缺将影响汽车行业的增长。许海东认为,造成汽车芯片短缺的原因有三个层面,一是下半年电子类消费品市场爆发,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车载芯片的产能;二是日本旭化成半导体材料工厂发生火灾被迫停产、东南亚芯片组装工厂因疫情停产等突发事件,直接影响到半导体芯片的供应;三是企业预判到了芯片未来短缺,从而加大自身库存,影响到当前的供需平衡。

“我们对很多企业做出了调查,从大家反映的情况来看,汽车芯片短缺将对汽车产销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可能会影响今年二季度的产销。”陈士华称,“由于芯片行业处于动态的变化,具体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新能源车市柳暗花明

新能源车市成为2020年车市中增长非常强劲的一个板块。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分别达到23.5万辆和24.8万辆,同比增长55.7%和49.5%,再创历史新高。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增长态势,表现明显好于2019年。

“上半年我们对于新能源车市的销量预测仍然比较悲观,预计包含特斯拉销量在内也难以超过100万辆,但是后期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车市迎来了柳暗花明的局面。”许海东称。

据了解,造车新势力成为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亮点。2020年,头部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全年累计交付新车分别为43728辆和27041辆,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110%。理想汽车仅凭一款理想ONE全年实现了32624辆销量。

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预增40%,但仍需警惕芯片短缺

图片来自36氪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无疑是2020年资本市场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上涨板块,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市值实现成倍增长,超出了很多业界人士和投资者的预期。

此外,威马、零跑等造车新势力销量也实现大幅增长,也有一些车企推出的产品亮点颇多。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凭借着超低价格迅速成为了一款现象级产品,特斯拉在新推出的MODEL Y的助力下,销量和市值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谈及这些亮点车型带来的冲击,许海东分析认为,ModelY抢占了低端的豪华车以及高端电动车的市场,带来的“鲨鱼效应”对于传统车企以及合资车企的冲击可能会更大,但同时也会带动新能源市场以及供应链的发展。五菱宏光MINI EV不依赖新能源补贴仍蹚出来一条路,预计会引发更多车企的效仿。

不过,2020年疫情以及补贴退坡等因素对一些新能源车企仍造成了较大冲击。以2019年新能源销量头部企业北汽新能源为例,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为1037辆,同比下滑97.17%;1月—12月,累计销量为25914辆,同比下滑82.79%。

据了解,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动力电池装车量也实现了同比增长。2020年前12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3.6GWh,同比累计上升2.3%。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38.9GWh,占总装车量61.1%,同比累计下降4.1%;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4.4GWh,占总装车量38.3%,同比累计增长20.6%,是驱动装车量整体同比上升的主要产品。

不过,动力电池企业也呈现出头部效应,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几乎聚集了大多数的车企客户。数据显示,2020年1月-12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LG化学,分别占比为50.0%、14.9%和6.5%。

2020年1月-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72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5.4GWh、52.3GWh和58.4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1.3%、82.1%和91.8%。

中汽协方面认为,通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在这些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

 

 

作者:出行一客,文章来源36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www.followme.com

Donate if you like
avatar
Reply 0

Load Fail()

  • tradingContest